“POSTAGE”一词和“ONE PENNY.”以及两组精细的边围绕着女王的侧面像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边框。边框的上端与两个马耳他的十字相连,而下端则与两个空白的方块连在一起。在一便士黑邮票实际的样品以及后来的版本里,每一个方块里是不同的字母;注意邮票上的“G”和“J”。它们均为“查证记号”,用来防止假冒者,而且每一版邮票都有不同的字母组合。我能想象,当代的伪造者对此会哈哈大笑的——如今的伪造者几乎不会被金属线、防伪的图样和微型的书写体所吓退的。若要伪造这样的邮票,他们所要做的就是在方块中填上字母。
这组邮票看上去像是装了框架的绘画。这是邮票最早也是最为主要的样式,不过它又从未起到多大的作用。一便士黑邮票并不真的像是一幅画或装了框架的徽章,即便像,其大小也会使其显得古怪。在随后的二十年里,其他的设计者努力创造一些适合于邮票的设计。一便士黑邮票之后的第四枚是张四便士的玫瑰红色邮票,设计者为儒贝尔·德·拉·福尔丹;图1-2中间一张是对他的设计的一种改编。福尔丹保留了维多利亚的侧面像,但是将边框压缩成了一系列类似希腊神殿上的几何线。较诸一便士黑邮票,它显得弱多了——更加不像是一幅简洁的画和画框。“查证记号”在边框上显得太大:它们更像是新古典主义平面图上坚实的柱子。维多利亚的脸被置于圆盘之中,而圆盘与边框的两边重叠在一起。这样做是为了让邮票看上去更像是一枚钱币,不过这种想法却事与愿违,最后像是一个又大又沉的奖章压在一个画框的上面。福尔丹的设计从来都不可能真正构筑为三维的结构;它是将两种不同的东西似是而非地组合在一起:一个古老的奖章和一个装了画框的画。
不久,出现了一系列的面值不等而设计也不一样的邮票,可以让人很快地辨认清楚。三便士的邮票有三个相交的拱。
文章摘自《视觉品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