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霍为革快乐觅石人

[日期:2008-01-21] 来源:  作者: [字体: ]
    这一块块奇石,或像观音,或如元宝,或呈灵芝状……缙云县一位钟情于石头的人,把几千块各种各样的石头搬进了家,还分门别类地造册,饶有兴趣地取名,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石痴”。

    这位和石头结缘的人名叫霍为革。说起自己和石头结缘,这位中年汉子感慨颇多,“偶然中有必然!”他是这样拉开话匣子的。

    “那是1995年春的一天,我独自一人骑自行车到家乡风光秀丽的仙都风景区去散心。景区两岸散布着闻名于世的大小石笋,美极了。”放好车子来到溪边,掬一捧清凉透心的溪水洗把脸,一路的风尘疲惫也就随风而去了。从小在溪边长大的霍为革,对溪里的卵石可谓是再熟悉不过的了——拣一些小小的卵石,与小伙伴们比谁扔得远、看谁砸得准;或者拣那些薄薄的石片打水漂,看谁漂的个数多或者漂得远,当一圈圈的涟漪在溪面上跳跃着,延伸着,直到消失在溪中心,开心极了。想到这里,他童心萌发,随手捡了块石头。突然,他发现拿在手里的这块石头似乎有些与众不同:鸡蛋般大小,淡绿色,形状酷似“心脏”,更不可思议的是石头表面还布满了纵横交错、有粗有细、有红有白的“血管”。“真是太奇妙了!”从小在溪里玩石头的他,却从未留意过还有这般酷似一件东西的石头。冥冥之中,是否老天有心要他多留心石头呢?其实,到这时为止,他还不知有“奇石”这一门收藏,倒是捡到“心”石的意外和惊喜,让他有了收藏奇石的念头。从此,霍为革就刻意留心起石头来了。这就是他收藏奇石的开始。

    “不过,真正让我留心收藏奇石,是半年后我买到了顾鸣塘先生的《华夏奇石》一书,其中介绍有‘瓯江奇石’,知道自己的家乡也出产奇石,这就更坚定了我爱石、觅石、藏石的信心和决心。”霍为革说。也许是这块“心”型石头的缘故吧,处处留心石头的他不久在登山晨练中,在县城边最高的山巅上发现了许多“硅化木”。欣喜若狂的他扛上摄像机、照相机给“它们”留影拍照;上省里、北京请专家鉴定确认;写报告向有关部门领导汇报,请求给予重视保护。虽然没有下文,但是,他的痴石之心却更加一发而不可收。原本就对地理感兴趣的他,开始购买了大量的地理和赏石书籍,从地球的生成、演变和发展,到岩石的出现、性质和变化进行了研究,并有了自己独到的认识和见解。这样,他的“赏石”观也就从感性到理性,从“赏石”提升到“研石”。

    两年多的近乎“静态”的看书“研石”,使霍为革的身体有了很大的变化:体重达100多公斤,腰围3尺有余,血压、血脂也开始升高,医生更是发出了“减肥”的忠告。

    于是,他想出了骑车觅石的高招。既能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还能达到减肥的效果,更大的目的是可以在骑车的过程中发现更多的石头,可谓一举三得。

    从此,霍为革踏上了其乐无穷的觅石路。他几乎走遍了缙云的大小山川,捡到的“宝贝”数不胜数。看这块,石头上一个草书的“山”字惟妙惟肖,这是他在县城南面一块叫谢公岩的巨石下面捡到的。看这块,多像一个“胖老外”,可是翻过来一看,却有趣地变成了一个“瘦老外”……捡石头多了,有灵气了,有时候心里想什么,就真的捡到了什么。霍为革给记者看一块形似观音的石头,说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头一天听人讲起,次日是观音的生日,他就在心里默默地想:要是能捡到一块观音石就好了。第二天他就到溪边去转了,忽然看到一块色泽非常黄的石头,拿在手上一看,高兴得差点跳起来。这块石头真的跟观音十分相似,连五官都可以看出来,这真是太奇妙了!还有很多石头都是这样想着想着就找到了,如元宝石、灵芝石、青蛙石、乌龟石等,真的是非常奇妙。

    到现在,霍为革捡到的石头已达几千块,精品有上百块。他给这些石头进行了分门别类,有动物石,有网纹蜡石,有造型石,有图纹石等等。再配上适合它个性的石座,每一块石头的个性就凸现出来了,他的人生也随之更加生动起来。

    通过骑车觅石,霍为革体验到了无穷的乐趣,既捡到了石头,又锻炼了身体,还可以感悟人生。他说还将继续他的觅石旅程。(来源:丽水日报)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加拿大2008戊子(鼠)年生肖币(萧墅)
下一篇:这块石头值几万元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