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原杉杉:我设计京剧净角

[日期:2008-01-19] 来源:  作者: [字体: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中国戏曲有300多个剧种,剧目数以万计,但能流行于海内外华人世界并被誉为“国粹”的戏剧,惟有京剧。
    京剧在2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融合了多种中国传统戏剧,如昆曲、秦腔、汉剧等,也继承了曲艺、说唱、杂技等传统艺术。作为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艺术,京剧集唱、念、做、打、舞为一体,通过程式化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重视情景交融、声情并茂地刻画人物,表达人物的喜怒哀乐。流传至今的诸多经典剧目,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上下几千年的名人、名事、历史文学名著都被搬上舞台进行了精彩的故事演绎,塑造出难以数计、栩栩如生的各类人物形象,成为生动的历史教科书。京剧的音乐,旋律优美动听,节奏变化多样、快慢疾徐、错落有致。京剧服饰高贵雅丽、富丽堂皇、色彩鲜明,做工考究,有很高的实用性和可观赏陛。手工刺绣的中华传统图案,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堪称一绝。京剧脸谱更变幻出多种谱式,通过象征性的图案和色彩的组合,夸张地表现戏中角色的性格特征,脸谱本身也已发展为一种独具民族特色的以人的面部为表现手段的图案艺术了。可以说无论唱腔、表演还是舞台美术上,京剧都是几百年中国曲艺集大成之珍品。京剧的艺术理念、表演形式都充分体现了一种诗化的中国传统审美观,是中国古典美的极至体现。经由几代京剧表演大师的改良和传播,京剧已被世界各地看作中华文化的象征。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邮政已发行了5套关于京剧的邮票,分别为《梅兰芳舞台艺术》(1962年)、《京剧脸谱》(1980年)、《京剧旦角》(1983年)、《京剧丑角》(2003年)、《京剧生角》(2007年)。京剧题材能够多次登上国家名片,足以显示京剧的国粹地位。
    初解国粹
    我出生于山东,山东是京剧大省,受资深票友外祖父的影响,我对京剧表演艺术从以蠕目染。而真正深入地研究京剧表演及舞台艺术,是从2007年初我策划“京剧生角”专题邮册开始。当时我负责邮册里的净角爪_眭化邮票、旦角个性化邮票和《京剧经典剧目》纪念张小本票的原画创作(图1、图2)。由于京剧是高度程式化的一门综合表演艺术,角色扮相、流派都特别讲究,《京剧净角》特种邮票又是京剧题材邮票的收山之作,这对于初次尝试设计邮票的我来说,既是荣幸,也是非常大的挑战。设计前期,我查阅了大量的京剧资料,拜访了专业人士,首先了解了什么是净角,净角的特点和代表流派。
    净,是京剧表演中的一个行当,俗称“花脸”,顾名思义,“脸谱”成为净角人物性格、品质或相貌上特异之点的主要语言。净角脸谱有“整脸”、“十字门脸”、“三块瓦脸”、“六分脸”、“碎脸”、“歪脸”、“僧道脸”等,通过象征性和夸张的色彩组合与图案勾画,刻画剧中复杂的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忠、奸、善、恶。如红色脸谱表示忠勇之义,如关羽、常遇春;黑色脸谱表示刚烈、正直、勇猛甚至鲁莽,如包拯、张飞、李逵等;黄色脸谱表示凶狠残暴,如典韦。蓝色或绿色脸谱表示一些粗豪暴躁的人物,如窦尔敦、马武等;白色脸谱一般表示奸臣、坏人,如曹操、赵高等。而且《京剧净角》与《京剧脸谱》邮票有所不同,除了脸谱要勾画考究,还要着重表现特定剧情中人物角色和特定的人物性格,丰富画面内容。我在整套邮票设计之初,力图在角色扮相的眼神、服饰、动态的选择上,充分表现戏中人物的身份和性格。
    6枚邮票详解
    具体说来,此套邮票表现的净角分正净、副净、武净。
 正净俗称“大花脸”,以唱功为主,最典型的唱功花脸是手持铜锤的徐彦昭和勾黑脸的包拯,故“铜锤”、“黑头”有时则为正净的同义词。正净最负盛名的表演艺术家是裘盛戎,我在选择素材方面也是参考裘派的扮相。此套邮票第1枚选取的人物是《大保国》中的徐彦昭,铜锤花脸扮相,身着蓝缎盘金绣“福”、“禄”、“寿”大底云肩游龙裘派蟒,配腰带,头戴侯帽,手持六棱盘龙铜锤(锤上系黄色绸花),勾红色六分脸,挂白满髯。六分脸亦称“两膛脸”或“老脸”,红色象秆患勇肌盲、有向件.我设计时选选取了徐彦昭手持铜锤“出朝房气冲牛斗”的亮相。第2枚邮票选取的人物是《铡美案》中的包拯,铜锤花脸扮相。身着黑缎盘金绣“福”、“禄”、“寿”大底云肩游龙裘派蟒,配腰带,头戴相纱,勾黑脸,挂黑满髯。黑脸表现人物性格严肃、不苟言笑,又象征威武有力、铁面无私。我设计时选取了包拯手持状纸与陈世美于公堂之上对峙的亮相,一派正气凛然之势。
    副净,俗称“二花脸”、“架子花脸”,以工架、令白、表演为主,也要有唱功基础。袁世海是架子花脸铜铆昌的杰出代表,廉颇、张飞和曹操这3枚邮票的设计取材多参照袁派的扮相。第3枚邮票选取的人物是《将相和》中的廉颇,身着红缎盘金夹线绣狮子滚绣球开氅,勾老三块瓦脸,垂白鬓发,头戴八面威,插黄铲子,挂自满髯。架子花脸扮相。三块瓦脸采用夸张的手法,以黑色勾画出眉窝、眼窝、鼻窝;老三块瓦脸在三块瓦脸的谱式上将眉梢、眼梢勾画成下垂样,俗称“老眉子”。粉红色脸表示年迈力衰、气血不旺的老年人。开氅属于便服,用于高级武将权臣的家居服装。我设计时选取了功高年迈的廉颇在家经虞卿的劝说,得知蔺相如退避三舍的缘由非畏惧廉颇,是怕将相不合招致秦军入侵,之后震惊、羞愧的场景,引出戏的高潮“负荆请罪”,最终扣到主题将相“和”上。第4枚邮票选取的人物是《芦花荡》中的张飞,身着黑软缎侉衣裤,扣黄色英雄结,勾蝴蝶脸,挂黑扎,头戴蓝色草帽圈,插茨菇叶(英雄尖),腰际扎红鸾带,背红色绦子,架子花脸扮相。蝴蝶脸属十字门脸,由鼻端向上画出一条黑色条,象征人物性格,匀出大量幅面表现张飞的豹头环眼,突出粗犷、豪爽、乐观的神态。张飞的勾脸就是以黑、白为主色的蝴蝶脸。我设计时选取了张飞扮成渔夫迎接刘备回蜀,双手捋髯须,欢天喜地的亮相。第5枚邮票选取的人物是《长坂坡》中的曹操,身着红缎盘金绣吐水大龙蟒,配腰带,头戴相纱,勾水白脸,挂黑满髯,架子花脸扮相。红色蟒袍象征人物位高权重,水白脸又表示人物奸诈、多疑,通过演员的服饰、耸肩的动态和勾脸,生动地展现给观众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奸臣形象。但是在《长坂坡》一戏中,曹操又展现出爱才、惜才的一面,我设计时选取了曹操手持马鞭,欲追战赵云,又犹豫不决的亮相。

    武净,俗称“武花脸”,重武打。第6枚邮票选取的人物是《金沙滩》中的杨延嗣,武花脸扮相。身扎黑色绣金花硬靠、扎红色靠绸、扎狐尾、插黑色面旗、头戴金荷叶盔、插雉尾、挂飘纱、手持钢鞭、大枪,勾碎花脸。碎花脸是脸谱中用色最丰富、花纹最复杂、象征性最强的谱式。杨延嗣脸谱的最大特征是额上有一笔“虎”字,传说他是白虎星下凡,遂英勇无比。我设计时选取了杨七郎一手握自己的大枪,另一手夺过金兵将领钢鞭的英武亮相。

    设计风格:借鉴清末画风
    在画法上,我非常喜欢清末的京剧人物画风(图6),虽然按照现代西方的解剖学来说,那时的人物画造型并不准确,甚至稍显呆板,但是平面化、装饰化的处理手法塑造的人物细腻而传神。净角大都表现在性格、品质和相貌上有奇异之点的阳刚男性人物,从神态表情、脸谱勾画到服饰装扮,我认为用工笔重彩的手法表现最为合适。我在大学主修的是壁画设计,有一定的控制画面的能力,在造型选择和服饰色相的搭配上,均衡考虑到6枚票的整体效果。但是当设计尺度由壁画陡然缩到方寸间时,不免在画面空间经营上有些不适应,比如服饰细节过多、脸谱勾画归纳不够(尤其第6枚)、人物体量不一致等等。这些是第一次设计邮票遇到的最大问题。在王虎鸣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将这些不足一一调整过来。由于是第一次设计邮票,我总想在方寸空间里多做一些设计上的突破。考虑到人物半身像缩到:30x40毫米空间内,脸谱表现会显局促、不清晰,所以最初的设计稿在背景中隐隐叠入了放大的脸谱(图7),但是与前三套京剧行当的邮票设计风格差异太大,最终摘掉了背景中的脸谱,改为更单纯的背景发光的单色样式,采用珠光专色印刷,以与人物服饰中的印金工艺呼应。为了尽可能使画面饱满,突出角色形象,最终稿保留了人物下半身冲出白色边框的设计。

    我对京剧:由了解到迷恋
    整套邮票的设计过程,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对国粹京剧由一知半解到了解再到迷恋的过程。面对作为国粹的京剧在近几十年来,观众群的流失,特别是在青年群体中日渐被冷落,甚至被质疑的现状,我认为有其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戏剧市场萎缩,是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的必然结果。加之剧目和唱腔缺少突破,很多年轻人由不懂而“敬而远之”的态度。而青年学生们对京剧最大的怀疑是:节奏那么慢的东西还能在年轻人中受欢迎吗?

    为深入体会京剧艺术的魅力,我多方查阅资料、观赏京剧名段、请教专业人士,我发现,了解京剧成为一个畅游传统文化精粹的历程。还
记得在探访中国京剧院一团的某场彩排预演的情形,最初我只是抱着去后台看看道具和脸谱勾画的想法,未曾想到观看现场对我的震撼:美轮美奂的舞台布景,字正腔圆的吞吐吸纳,音乐伴奏的跌宕起伏,唱词念白的精炼压韵,工架表演的精彩纷呈……我深切感受到京剧的博大精深,表演艺术的深厚根底。其实京剧中的“快板”比当今节奏最快的RAP音乐都快,而京剧舞台上有时转瞬间就是许多年,何以谓之“慢”呢?戏中相对缓慢的节奏营造的正是一种中华传统审美中的优雅从容,内心独自之类的“慢”也是所有类别的戏剧刻画人物的剧情需要。而且从文化归属感上说,京剧离我们并不遥远。京剧与世界上的任何表演艺术相比亳不逊色,而且散发其独特的东方魅力。京剧在200多年的发展中又难能可贵地成为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高度程式化的模式,加之家喻户晓的故事情节,京剧的内容也并不难看懂,她能让观众体会到传统文化的脉络。正因为多数人没看过真正的现场演出,不了解京剧,京剧才与年轻人有了那么多的隔膜。

    振兴京剧艺术,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作为中国集邮总公司的一名设计编审人员,我所能做的,不只是要懂得“邮票设计要在方寸天地间,以尽可能简练的语言表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因为我深知方寸空间毕竟天地有限,尤其是京剧这样的综合舞台艺术,她所讲究的“唱”、“念”、“做”、“打”,在小小的邮票中只能定格为某一个角色的代表性亮相。介绍京剧知识展现国粹魅力,更多的要靠集邮品对邮票内涵做延展和补充。以邮品的方式来解读国粹艺术,同时也充实了邮票作为国家名片、文化符号的价值,从而唤醒人们对国粹的理解和收藏兴趣。中国集邮总公司作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特许邮品生产商以及2008年奥林匹克博览会的承办方,如何借用奥运的大舞台开发京剧系列邮品,弘扬国粹艺术和传统文化,是广大票友和集邮爱好者的期待,也是邮品设计者对振兴国粹京剧的贡献。

【设计者简介】
    原杉杉,1979年出生于山东省。1998年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饰艺术系,2002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同年考取绘画系壁画专业研究生。2005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在校期间连年获得学业奖学金,多幅习作被编入教材,设计制作多幅壁画作品并参展,2006年至今任职于中国集邮总公司设计编审部。

    2001年12月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平山郁夫一等奖学金;2003年11月作品《Oly-Oly-Oly》获第二届奥林匹克体育与艺术大赛入围奖(教育部、奥组委主办);2004年壁画《走进阳光每一天》入选首届全国壁画大展、第十届全国美展,作品收入《中国壁画百年》、《第十届全国美展壁画作品集》;2006年8月参与三峡坝区艺术形象规划项目,负责坝区艺术品规划。2006年撰写《城市·漫谈》收入《城市的表情——中国城市设计批评》。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来源:中国集邮报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中国邮政将开办百家奥运商品零售店
下一篇:2007年新邮防伪工艺创新多 彭久孝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