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马而立:纪念封出错又是“手民误植”

[日期:2008-01-16] 来源:  作者: [字体: ]

      中国集邮总公司发行的中国与墨西哥建交35周年的纪念封,竟然把我国国名错印成“中国人民共和国”。这是不到两月内中国集邮总公司发生的第二次错印事件,此前,该公司将鼠年首日封中的“鼠”错印成“属”。(《华商晨报》1月15日)

      该纪念封正价为15元,由于国名印错比较稀奇,所以被当作有增值潜力的邮品,身价一度曾涨到700多元。正因如此,一些集邮迷和网民怀疑发行方借错印提高邮品知名度,提高邮品增值空间,有炒作嫌疑。而中国集邮总公司预订部人士表示,系校对人员大意所致。

      这个理由幼稚得令人发笑。解放前的报纸出错后往往要刊登一则更正启事,其中,“手民误植”是错误的原因。那时,排字工叫手民,误植就是排版错误。按此解释,纪念封的出错显然也是“手民”出了问题——电脑录入员手敲错了字,校对人员疏忽没能用手勾划出来,就这么简单。

      将国名印错是个严肃的政治问题,特别是中墨建交纪念封在两国同时发行、流通,自家的集邮公司将自家的国名印错,已经造成了恶劣的政治影响。可在这件事上,我们并没有看到集邮总公司及其政府主管部门国家邮政局积极补救、挽回不良影响的态度和举措。前者,轻飘飘的一句“系校对人员大意所致”将责任推到了“手民”身上,后者,“已知晓此事,但还没接到处理中国集邮总公司错印国名事件的通知”(国家邮政局普遍服务司相关负责人语),等谁通知,什么时候通知,不通知是否就不处理令人不知所云。

      我宁愿相信集邮总公司“不可能为了炒作错印邮品”的话,但我绝不相信出错的原因仅仅是“系校对人员大意所致”。一枚邮品从设计、批准、制图、制版、打样、监印、发行、上市等要通过诸多环节,只要一个环节有点责任心,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错。我还不相信,纪念封印制出来后,不首先送集邮总公司各部门、公司老总、国家邮政局领导审查,这些领导难道就没有把关的责任吗?

      一张纪念封,方寸之地,寥寥数字,两月之内竟出现两次错误,这除了责任心之外,集邮总公司所处的独家经营地位,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中国邮品市场由其一家掌控,无竞争对手自然也无竞争危机,做好做差消费者没有选择的余地。而邮品中的错品,又是集邮市场的珍品,增值空间很大,即使集邮公司无故意错票、炒作嫌疑,但“歪打正着”的结果,也很难让他们真正认真负责起来。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贺岁金条收藏意义更大
下一篇:小型张《牡丹》涨至1万元 陈莹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