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设计是否能公开化
《中国邮政开办一百一十周年》纪念邮票几经周折终于在12月30日于广大集邮者见面了,由于这枚邮票60×40毫米的巨大票幅,在发行之前一直备受广大集邮者所关注,但当许多邮人拿到新邮时,对此票的设计水平大跌眼睛,嘘声一片。
《中国邮政开办一百一十周年》纪念邮票以地球上飞翔的信鸽和一封EMS邮件为图案,配以深红色色调,咋看上去像是一幅缩小的EMS宣传画,死气呆板没有一点新意。近些年来,集邮者对邮票设计颇有不满。当然,并不是说近几年没有好的邮票,每年还是有少数几套邮票受到广大集邮者认可的佳作,问题是相对于现在的设计水平和条件,能让人津津有味且留下深刻印象的好作品,实在太少了。集邮者往往拿到新邮,失望多于高兴,或觉得一头雾水,或嫌平庸寡味,或心生反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认为这与邮票设计脱离大众有密切关系,值得我们深思。
目前,我国每年都发行30套左右的纪特邮票。这些邮票无论是选题,还是设计,都是在一种非公开化的程序下进行的,其邮票图案完全有设计者本人按照自己的观点去构思,而作为消费者的集邮者和用邮者却不能参与其中。这与国外一写些国家超前公布邮票选题和向公众征集相关邮票图稿或设计建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什么我过的邮票设计就不能公开化?看看如今国内各种大型活动,无不是让公众参与进来。现在正在紧张筹备的2008年奥运会就以“我的奥运”为理念,积极吸引广大群众参与进来,从各种方案征集到读者反馈,广泛地听取来自各行各业的人们的建议。集邮一直以来都宣传大众化,为什么只有集邮大众化,却不能选题、设计大众化呢?我想相关部门是时候捅破这层窗户纸了。如果邮票设计能够公开化,大众化,直接向广大集邮者征集邮票选题和设计方案,或提前公布今后几年的邮票图稿,让集邮者来点评、选择,我想就不会让一些好题材邮票设计成邮垃圾了,更不会出现像《中国警察》那样错误百出的邮票了。
今天的集邮者正在消解,许多集邮者在离集邮而去的时候,仍有一种深深的期待,多么盼望看到像老票一样优秀的佳作能够继续涌现啊。但这需要邮票设计在集邮者的直接反映中,多接受一些集邮者的合理建议,不断加工锤炼集邮者喜爱的作品,使之成为百看不厌的经典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