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闻锺 :怎样才算集邮?

[日期:2008-01-07] 来源:  作者: [字体: ]

    怎样才算集邮?

    是呀,怎样才算集邮呢?这是我的一位多年未见的集邮的朋友,最近问我的问题。
    多年未曾谋面的朋友,来看望我,顺便问了我几个问题,其中有一问就是这个:“难道只是买买邮票就算集邮吗?”我的回答是“算”。
    算来我们认识已经15年了,他也是随着新年编邮票的诞生而加入集邮队伍的。随着工作的变动,有七年未见了。见面自然少不得了解这几年的情况,他竟然没有放弃集邮,每年购买一本年册,但也仅限于此,所以才有此一问。我通过聊天,将集邮从诞生到发展,从活动到展览,从个体到群体,从自发到有组织地活动,简要讲述一番,不觉已有三个多小时。虽然还有许多话,虽然暂告一段,使我能重温邮识,也使听者获益很多,同时也会坚定其集邮的信心。
    集邮是伴随着邮票的诞生而产生的一项群众性的、自发的文化活动。集邮就是以收集、研究、鉴赏邮票及其制成品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文化活动。初期的集邮活动就是从购买邮票开始的。
    对于中国来讲,集邮属于舶来品。最在的一批集邮者,大约诞生于十九世纪的90年代初期,是随着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被经常与外国人打交道职员、学生等有知识层次的人接受。可以这样说,世界上没有哪一种兴趣和爱好能像集邮这样赢得亿万人的青睐,得到社会各阶层的认同,而且在收藏界有“盛世的收藏,乱世的黄金”之说。
    随着时代的发展,集邮者的层次逐渐细化。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种:
    买邮者。集邮者只是每年买一套邮票或邮册,买回去或看一遍,或不看,往往束之高阁,其目的无非是给孩子留份儿纪念。反正一套邮票也就百十多元,这样的人不在少数,至于将来孩子喜欢不喜欢,那就不管了。
    攒邮者。无论是邮票还是集邮品,只要见到就买,不加选择,恨不得买进天下邮品,但对买到的邮品或是整理归类,或是不加整理,但从不做研究,美其名曰“给孩子留份儿遗产”,活着不管身后事。这样的盲动者也有许多。这样的人一旦失去集邮的兴趣,其邮品或打包收藏压箱底儿,或低价处理,是集邮队伍中最容易流失的一部分人。
    集邮者。这部分人属于集邮的中坚力量,也就是所谓的“铁杆邮迷”。这些人出于对集邮的真心喜欢,能够做好传帮带的作用,除了自己集邮,还义务为集邮事业摇旗呐喊。这部分人中又有一些人被称为集邮家、集邮活动家,属于高级集邮者,他们或组集参展,为国争光;或撰写文章,发表研究成果,为国家保留珍贵的邮史资料;或通过报告会、讲座等形式宣讲集邮并将集邮事业发扬广大。
    卖邮者。也就是过去提的“邮贩子”、“邮倒’,现在所说的邮商,这些人中不乏集邮者,也有不少投机者。他们的存在,一方面为集邮者提供了调剂余缺的场所,另一方面也为邮票投机者提供了趁机炒作的场所——邮票市场。其实邮商在过去就有之,像著名集邮家李辉堂、魏叔彝、钟笑炉、陈复祥、王育中、朱世杰等。但当前的邮市上的邮商们又有几个会像前辈那样既做集邮家,又会当邮商。
    无论怎样说,集邮者、攒邮者、买邮者、卖邮者共同支撑了中国的集邮事业。现在应该考虑的是如何为集邮事业培育后辈力量,将集邮事业发扬光大。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老高:邮票预定证已经是废纸一张
下一篇:陕西男子陶罐中发现2000年前蝙蝠干尸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