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张大千再显龙头领涨风采

[日期:2008-01-02] 来源:大江南收藏   作者:一俊 [字体: ]

    20世纪开始,张大千一直领导着中国字画的销售价格,并成为艺术市场上最为亮眼的明星。尤其是在目前字画调整之际,他的作品仍有不俗的表现。在刚刚结束的台湾艺流国际首次艺术品拍卖会上,张大千的精心之作《溪桥晓色》受到热烈追捧,不少买家你争我夺,互不相让,经过激烈的竞争,最后国内买家不敌海外买家,该作被意大利来高梅家族以高达3400万台币收购。在2007年佳士得秋季拍卖会上张大千的作品尤受收藏家的欢迎,他的两幅作品《泼墨山水》和《幽谷图》分别以990万元和700万元成交。如果说这些是张大千的大作品,那么他的小作品同样受到众多藏家的热烈追逐。如2007年中国嘉德拍卖会上,他的一个“寿”字卖了14.56万元;一把《深山渔隐》成扇在天津文物获价99万元;《佛头青牡丹和书法》成扇在永乐国际拍卖会上获价63.84万元……几乎所有拍卖行都把张大千的作品作为台柱子或是获得赢利的保证。   

 

在艺术市场上,大千在长达丰个多世纪里,其作品价格始终处于市场的最高层次,并领导着中国字画的销售价格。他的字画市场价格的形成恐怕要从20年代算起。1925年,大千在上海宁波同乡会馆内举办了他的第一次画展,共展出99幅作品,每幅作品的售价一律定为大洋20元,展出没几天,他的作品全部卖完随后即在报上刊登自己画作的润格。从此,张大千走上了卖画为生的职业画家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大千的作品在大陆每幅一般在数十元,精品不过百元。如张大千的《仿周文矩洗婴图》、《秋林载酒图》等精品在北京售价为一百元一幅,这个价格在当时仍是最高的,但与大千以往作品价格相比又显得偏低。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大陆处在封闭状态,未形成开放的艺术市场在海外,大千的作品却常常创下惊人的佳绩。80年代初,他的作品开始在海外拍卖场上频频亮相,并成为拍卖行和典藏家的抢手货。1991年他的《灵岩山色》在佳士得拍卖中以429万港元成交;1992年他的《青城山》(四屏)在苏富比拍卖中以748万港元成交;1994年他的《幽谷图》在苏富比拍卖中以816万港元成交;1999年他的《荷花》(通景四屏)被佳士得拍至829万港元;2002年苏富比拍卖会上,他晚年的力作《波彩朱荷屏风》被拍至2022万港元;2005年《长江万里图》在中邦国际获价8030万元。这充分显示了张大千的雄厚实力和龙头风采。今天,许多收藏家和企业家已把有无大千的画作当成衡量收藏品位和企业文化形象的标志;同样,许多博物馆也把收藏大千画作作为提高自身档次的重要依据。   

 

张大千的作品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佳绩,根本的原因是大千的艺术地位十分稳定,其作品的艺术价值很高。投资收藏他的作品风险小,增值潜力大。从总的趋势看,艺术市场总是升值的。而大千的作品好比股市中的“龙头股”、“领涨股”,他始终处于中国书画价格的领先地位,只要字画市场启动,大千的作品价格可望率先攀升。需要指出的是,目前中国当代名家字画价格与世界名画价格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像凡·高、雷诺阿、英奈、毕加索等国际大师的作品价位,动辄数百万、上千万美元。从艺术角度讲,中国书画的文化内蕴和艺术远在外人之上。毕加索在看了张大千的画之后曾说过:与中国绘画艺术比较,我的画甚至算不上艺术,真正的艺术在东方。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收藏:一起分享盛世“盛宴”
下一篇:紧俏的T8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