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2008年1月1日亮相央视 从中国人起居方式讲起 指出李白《静夜思》中“床”乃小马扎———
本报讯 新年新面孔,《百家讲坛》又有了新讲师。与以往文学历史类专家不同,他是收藏家,名叫马未都。
与以往专家学者不同,马未都并无显赫学历。他上世纪80年代开始收藏中国古代器物,并热衷于研究文物历史。1992年,他的第一部专著《马说陶瓷》出版,至今被读者视为收藏界传统文化的启蒙读物。
“在收藏界,马未都在家具和陶瓷收藏方面,算是权威。”万卫解释说,“节目中,马未都并不单纯讲藏品,而是通过收藏挖掘背后的文化历史价值。”
“马未都说收藏”共分三个单元44讲,家具10讲、陶瓷24讲、杂项10讲。
在先期播出的马未都讲家具中,他将从中国人的起居方式讲起,然后逐步将家具分为卧具、椅具、承具、庋具、杂具等几大类分别讲解,并在其中穿插历史故事和自己的收藏经历。
抢“鲜”阅读
“床前明月光” 床指的是小马扎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凡知道一首唐诗的人就知道李白这首《静夜思》,很多课本和资料大致是这样解释,就是在一个深秋的晚上,李白睡不着觉了,躺在床上,看着地上的月光不由得升起思乡之情。
这首写进小学课本的诗影响非常非常的广,但这个解释中有一个大谬,李白说的床不是我们说的睡觉的床,就是一个马扎,古称胡床。
胡床也是西域传给我们的,《后汉书》上有记载,当时高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你高坐起来,高坐决定视野的一个变化。
那么我们知道了这一点,就可以重新解释李白的《静夜思》。他说的床就是马扎子,他就拎着马扎子坐在院子里。他的语境是非常清楚的,动作都非常清楚……
对建筑史有了解的话就知道,在唐代以前门窗都非常小。门是板门,不透光的。窗非常小,月亮是不可以进入室内的。尤其当你的窗户上糊上纸,糊上绫子的时候,光线根本就进不来。所以,李白说得很清楚,我在院子里坐着。
本报讯 新年新面孔,《百家讲坛》又有了新讲师。与以往文学历史类专家不同,他是收藏家,名叫马未都。
记者昨日从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制片人万卫处获悉,收藏家马未都将在2008年1月1日登上《百家讲坛》。
与以往专家学者不同,马未都并无显赫学历。他上世纪80年代开始收藏中国古代器物,并热衷于研究文物历史。1992年,他的第一部专著《马说陶瓷》出版,至今被读者视为收藏界传统文化的启蒙读物。
“在收藏界,马未都在家具和陶瓷收藏方面,算是权威。”万卫解释说,“节目中,马未都并不单纯讲藏品,而是通过收藏挖掘背后的文化历史价值。”
“马未都说收藏”共分三个单元44讲,家具10讲、陶瓷24讲、杂项10讲。
在先期播出的马未都讲家具中,他将从中国人的起居方式讲起,然后逐步将家具分为卧具、椅具、承具、庋具、杂具等几大类分别讲解,并在其中穿插历史故事和自己的收藏经历。
抢“鲜”阅读
“床前明月光” 床指的是小马扎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凡知道一首唐诗的人就知道李白这首《静夜思》,很多课本和资料大致是这样解释,就是在一个深秋的晚上,李白睡不着觉了,躺在床上,看着地上的月光不由得升起思乡之情。
这首写进小学课本的诗影响非常非常的广,但这个解释中有一个大谬,李白说的床不是我们说的睡觉的床,就是一个马扎,古称胡床。
胡床也是西域传给我们的,《后汉书》上有记载,当时高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你高坐起来,高坐决定视野的一个变化。
那么我们知道了这一点,就可以重新解释李白的《静夜思》。他说的床就是马扎子,他就拎着马扎子坐在院子里。他的语境是非常清楚的,动作都非常清楚……
对建筑史有了解的话就知道,在唐代以前门窗都非常小。门是板门,不透光的。窗非常小,月亮是不可以进入室内的。尤其当你的窗户上糊上纸,糊上绫子的时候,光线根本就进不来。所以,李白说得很清楚,我在院子里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