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百家讲坛》又推"新人" 马未都新年讲"收藏"

[日期:2007-12-31] 来源:  作者: [字体: ]

2007年12月31日 14:48:57  来源:综合

资料图片:马未都

    面对国内一浪高过一浪的收藏热,新年之际,《百家讲坛》趁势推出了“马未都说收藏”系列讲座,邀请著名收藏家马未都走上荧屏,与广大观众一同分

享他的收藏心得。

    据悉,“马未都说收藏”将分为三个单元,共44讲,包括家具10讲、陶瓷24讲和杂项10讲,2008年1月1日起,开始在央视10套《百家讲坛》栏目中播出。这也是马未都将他30年来的研究成果首次公诸于世。与以往不同的是,“马未都说收藏”将突破旧有模式,不再重复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而是以学者的视角,透过藏品的表象,探究其所处年代的人文和社会背景,阐述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先人,包括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同时,为了提升讲座的趣味性和实用性,马未都将会在讲座中破译文物密码,从而修正前人的谬误,为收藏爱好者提供收藏箴言。

    值得一提的是,与以往《百家讲坛》“捧红”的专家学者相比,马未都并无显赫的学历,可以说是“一无家传,二无师从,自学而成”。随着“马未都说收藏”系列讲座的播出,讲座光盘以及一套四本书名为《马未都说收藏》的专著也将陆续上市。(戴超)

    马未都,一个刚到知天命的年纪的男人,古玩收藏界一位赫赫有名的传奇人物,建立了中国第一家私立古典艺术博物馆,文化与财富并收。知识青年、文学青年、编辑、作家、编剧,青年时代的老马和众多蹉跎岁月中成为成功者的人一样,有着被媒体惯称为“传奇”的人生经历。

    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的建立是马未都多年的心愿。从1992年起,马未都便开始孕育这一计划并为之奔走,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1996年10月,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终于获准成立了。

    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最早坐落在北京古老的文化街琉璃厂,展出面积约400平方米,陈列以明清传世文物为主;除长年展出的古家具之外,还定期地策划组织专题展览,并举办文化交流讲座等活动。馆内的布置温馨而典雅,客厅、书房、卧室、茶室的布置,打破了人们成见里的冷冰冰的博物馆形象。整个馆内只有十多个玻璃展室,不断地更换着新的展览。自1997年1月18日正式对公众开放以来,这里已举办了明末清初青花瓷器展、中国古代文房用具展、明清箱匣展、宋辽金元古瓷展、观复小品展、海上怀旧展、食之美器——康雍乾青花瓷盘展、锤錾工巧——中国古代金属工艺展、中国古代门窗展、中国古建筑门窗及陈设展等十多个展览。1999年为配合世界建筑大会,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同建筑报合作,举办了中国古建筑门窗及陈设展,精美的展品和独特的展览设计给20万来自全世界的参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瑞环主席在开幕时也参观了展览,并给予了高度评价。2003年10月应文化部要求,远赴巴黎展出中国古代门窗,法国外交部长多米尼克·加卢佐·德维尔潘,文化部长让一·阿亚贡,中国国务委员陈至立女士,油画家赵无极等各界要人均莅临参观,为之赞叹不已,当地的欧洲时报并以大幅文章报导展出盛况。

    马未都:满地宝贝中挑宝贝

    一道大门紧锁,里面庭院深深,截然与周边城乡接合处的平房不同。坐落在南皋路上的这家博物馆,数千件瓷器、家具陈列其内。博物馆的主人只有小学四年级学历,曾经当过工人、编辑、下过海,现在是收藏界大腕,他就是马未都。

    七八岁的马未都对姥姥家的大掸瓶和墙上的字画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是他最早接触的瓷器和古典家具。不过,马未都认为自己会走上收藏之路,更多的是因为酷爱文学。 

     藏家2408万买只国宝瓶子

    收获宝贝的马未都在场外轻松地介绍情况,他说,这件瓷器非常珍贵,其实不是自己买而是自己创办的观复博物馆买,理事们都同意,大家商量好价位后就参与拍卖了。对最后的成交价,马未都连说自己运气好,好几个重要的买家都没到场啊,捡漏儿后的高兴劲儿难以抑制,“这要在国外拍卖,肯定不是这个价,至少也得3000万元。”

    2000年伊始,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迁至朝内南小街,依然沿袭过去的展览方式和风格,力求将更好的展览展现给大家。馆内长年陈列中国古代传世精品文物,定期策划组织专题展览,举办文化交流讲座活动。2004年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改为理事会制,目前有理事15人,新馆迁至朝阳区大山子张万坟金南路18号,总占地6亩,展览区及会员活动区2,800平方米;其中书画馆 500平方米;古代家具馆450平方米;古代器物馆 350平方米。在2004年6月18日揭晓的“首届中国收藏年度排行榜”中,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入选中国十大民间博物馆。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分别在杭州、厦门和山西建有分馆。

    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的独特魅力吸引了国内外许多知名人士: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华盛顿博物馆、西雅图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馆等海内外研究机构的专家同行曾专程前来交流切磋。王光英、铁木尔·达瓦买提、汪道涵、李铁映、龚心翰等国家政要曾经兴致盎然地参观过观复博物馆。另外,香港实业家李嘉诚、全国政协常委徐展堂,IBM、时代华纳、杜邦、摩根财团、美林财团、通用、诺基亚等大公司负责人,美国大使、英国大使、德国大使、瑞士大使、瑞典大使、意大利公使以及许多驻京外事机构的有关人士也成为了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的座上嘉宾。

    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不仅填补了建国以来私立博物馆的空白,而且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一扇窗口。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实话实说》、《生活》、《商务电视》等栏目专门报道了马未都的收藏经历。不但如此,人民政协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中国日报、北京青年报、南方周末、北京晚报、中国经济时报、文艺报、香港文汇报、中国收藏、中国文物报、香港大公报、珠宝首饰报、中华文化画报、中国税务报、精品购物指南、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香港卫视凤凰台、日本NHK等著名媒体还上百次地报道过马未都和他创办的这家小小的博物馆,以声援他的文化事业。北京晚报、中国文物报、珠宝首饰报、时代周报、精品购物指南均开立过介绍文物知识的马未都专栏连载系列。在马未都讲座上,总是座无虚席,一位难求,近年来先后应中外各单位邀请举办过许多讲座,如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杭州各界,美国丹佛博物馆等等。

    为进一步支持文物收藏及研究工作,马未都还为北京艺术博物馆(国有)提供藏品常年借展,向中国印刷博物馆(国有)、北京市文物局、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捐赠了文物,并设立了观复文物优秀论文奖金。他还去欧洲、日本和美国,实地考察了以收藏中国文物著称的法国吉美博物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大阪博物馆、出光美术馆、美国华盛顿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费城博物馆等,以汲取他人的经验。2001年4月,马未都还出席了香山科学会议第136次会议,同另33位专家(其中七名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开展了关于科技考古的学术交流和探讨。

    有关领导和海内外各界人士对马未都在弘扬民族文化、保护收藏祖国文物等方面作出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并认为他在民间收藏领域起到了表率作用。马未都本人则表示,在博物馆及企业健康发展之际,他还将以积极的态度参政议政,为国家的文物保护和民间收藏事业进言献策。

    附:马未都简介

    马未都,汉族,1955年3月22日生于北京,祖籍山东荣城,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的创办人及现任馆长。

    从1980年起,马未都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生涯。十余年里他以瘦马等为笔名发表小说、报告文学等上百篇,后由作家出版社结集出版。他从80年代开始收藏中国古代器物,至90年代,他的收藏已具规模,陶瓷、古家具、玉器文玩等藏品逾千件。1992年他的《马说陶瓷》一书,被许多读者视为传统文化的启蒙读物;接着他还写了《明清笔筒》等文物鉴赏、研究的专著和上百篇文物研究论文小品文章,在《收藏家》、《文物报》上发表,并参与编写《中国鼻烟壶珍赏》。马未都的另一部专著《中国古代门窗》已经于2002年面世,目前他又致力于关于中国古代家具艺术的研究和整理。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散落民间的毛泽东文化收藏品具珍贵收藏价值
下一篇:老艺人仿古瓷不容小看 收藏的时机已经来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