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方兴未艾的原地封

[日期:2007-12-29] 来源:互联网  作者: [字体: ]

    本次《漓江》邮票在桂林首发,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及多枚风景纪念邮戳的刻用,让我们桂林邮迷过足了“原地”瘾!但在盖戳现场,很多邮迷都还不知道这就是在“制作”原地封,更有一些邮迷拿着已按“原地”要素“制作”好的《漓江》首日封问笔者怎样“制作”《漓江》原地首日封,怎样盖戳才是最贴切……等等,如此种种的问题,看来笔者有必要写篇短文来回答众多邮迷们提出的相关问题。

     原地封是指由所贴邮票主题事件发生地或实体所在地邮戳销票的信封。原地封的原地一般只有一个,原地邮戳是原地封的要素之一,是区别原地的唯一标准,直接影响原地的精度。一枚好的原地封,邮票与邮戳珠联壁合,相映成趣。邮戳上的地名、日期,成为邮票主题或实体的补充说明,这就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原地封融知识性、史料性、趣味性于一体,并已成为专题、传统、邮政史等邮集中乐于采用的素材,因而深受集邮爱好者的推崇和邮集作者的广泛关注。其中首日原地实寄封是原地集邮者的首选,因为其同时兼有“首日、原地、实寄”三特性,这是一种“完美”的体现,它的收集难度、研究意义和价值相对于非首日原地实寄封和普通首日实寄封来说要大得多。

    那么原地是怎样确定的呢?一般来说,纪念邮票的原地为事件发生地,称为主题原地,特种邮票的原地则为实体所在地,称为主图原地。主题原地的确定,主要根据整套邮票的标题,其中的关键词,如诞生、逝世等。人物诞生邮票的原地为诞生地,人物逝世邮票的原地为逝世地,人物事迹邮票原地为事迹发生地,会议邮票原地为会议召开地,纪念活动邮票原地为纪念活动举行地。如J97《毛泽东同志诞生九十周年》邮票,毛泽东诞生于湖南韶山,故J97主题原地为韶山。

    主图原地的确定,一般依据邮票主体图案。邮票上印有具体事件或实体名称的邮票,原地比较好确定。如建设成就邮票原地是具体成就所在地,风光邮票原地为风光所在地,动植物邮票原地为动植物发现地、主要产地或保护区,文物邮票原地为出土地,工艺美术邮票原地为作品产地。另一种邮票上仅印一个笼统事件或实体名称或者什么名称也没有,就必须具体分析查考。如R21中《桂林山水》何处为原地,经查考,该票图景观取材于九马画山以南,兴坪古镇以西的漓江江段,故原地为阳朔兴坪。

    有些邮票原地在港、澳、台或国外,不能产生原地封。全国性或国际性题材无原地或难以找到原地,内容泛指的邮票无原地。有些邮票难以确定原地或无原地,如欠资邮票。

    确定原地之后,便是原地邮戳的选择。邮票原地应遵循“最近原则”即离邮票主题或主图原地最贴近的邮政局(所)为最佳销戳地,其邮票销戳内容即是原地“精度”最直观的反映。因此,原地封的销票戳通常被“封迷”誉之为原地封的“眼睛”和“灵魂”。原地封销票邮戳通常有四种:邮政日戳、风景日戳、纪念邮戳和临时日戳。

    传统的观念认为:用邮政日戳销票最为自然。但随着原地封在专题邮集中的广泛应用,邮戳又作为首选素材已被受格外关注。因为在专题邮集中,原地封片的利用大多数是为了展示其邮戳,目的是以邮戳的文字、图案来弥补邮票所不能完全表达的专题素材,以加深对专题内容的表述。风景日戳、纪念日戳除了文字,还具有图案,其能为邮集提供的“信息量”是仅表示时间和地点的普通邮政日戳和临时日戳无法比及的。而按邮展规则,带图案的风景、纪念邮戳须销邮资才是能被承认为有效信息,纪念邮戳通常只用一天,而风景戳可换日期字钉长期使用,因此用纪念邮戳销票应为首选。

    原地封按用封载体不同通常分为:官封、民封和公函封三种。官封是对邮局、集邮公司发行的封约定俗成的一种称谓,又叫邮司封。其主要特征是封正面图案印制精美,背面印有相关邮票内容的文字介绍和票封、戳的相关背景资料。

    民封泛指邮局或商店出售的普通信封,制作的原地封习惯也称普封、自然封,其特点是朴实无华、价格低廉。公函封是指印有寄件单位名称、因公使用的信封,利用与原地有关的公函封来制作原地封,其封上的“落款”恰好可以弥补邮票题名不足,如果邮票的“票名”与公函封的“落款”完全一致时,就组配成了风格独具的“极限公函封”,其“票、戳、封”的组合可说是高度“统一”,极限色彩显得特别浓厚。

    以上三种原地首日封各位可根据自己个人喜好选择收藏。

    其实原地封并非中国特产,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在美国就已出现原地封了,美国邮政当局发行新邮时有意选择与邮票相关地的邮局作为首日封的发行地,并特制纪念邮戳,这一习惯一直沿用至今。二战后,原地封在西欧风行一时,法国、比利时、荷兰、西德等国均在新邮发行前,常提早两天在邮票相关地对集邮团体出售新邮,供集邮者制封,然后在邮票法定发行日办理邮政实寄。后来比利时邮政干脆规定,新邮发行时在相关地邮局可提前两天出售并实寄,而全国其余邮局均在新邮于原地发行两天后才能出售该新邮。

    日本邮政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便根据邮票内容确定新邮相关发行邮局,而该邮局特别刻制的新邮首日纪念戳仅在首日当天上午8时至12时半天内可加盖实寄。

    我国集邮爱好者有规模刻意自发实寄原地封的可查记录(见1958年第4期《集邮》杂志)是在1957年10月1日发行纪43《武汉长江大桥》邮票时,有不少集邮者于10月15日大桥通车时加盖武汉邮局刻制的长江大桥通车纪念邮戳将封寄出。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全国各地集邮门市部或邮票公司的陆续建立,为各地制作发行地方原地封创造了条件,而从这时起,全国各地集邮爱好者也开始有意识地收集原地首日实寄封,这样,大规模地制作、收集和研究原地首日实寄封的风气便在全国各地形成了!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明信片家族之“双胞胎”
下一篇:鼠年金银砖贺新年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