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南海一号捞出龙泉青瓷 当地名家想仿制收藏

[日期:2007-12-26]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刘徽 王君权 [字体: ]
  打捞上来的“南海一号”将陈列在“水晶宫”博物馆,该馆造价预算1.5亿元。据新华社

  中新浙江网12月26日电 走进广东阳江文物陈列室,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朝兴,一眼就认出了玻璃橱柜里的两件龙泉青瓷:一件是青釉菊瓣纹盘,另一件是青釉划花碗。

  “我是带着敬仰的心情去的。”致力龙泉窑瓷器工艺研究50多年了,徐朝兴说,“尤其是青釉菊瓣纹盘,色彩葱翠欲滴,光润如玉,站在它面前,我仿佛看到了老祖宗的艰辛和光荣。”

  12月22日,沉睡800年的南宋古船“南海一号”整体打捞出水。在此之前,打捞队已经事先捞出了一部分文物,其中有不少是龙泉青瓷。有关部门把这些文物放在阳江的陈列室里。得知消息,本月初,龙泉市组织了一个代表团前去参观。

  再次证明龙泉青瓷的兴盛

  “南宋是龙泉窑鼎盛时期,龙泉当时相当于今天的景德镇。”徐朝兴说,此前在日本、韩国、越南等许多国家都曾发掘出龙泉窑青瓷,这次“南海一号”的龙泉窑青瓷再一次证明,南宋时期,龙泉窑青瓷就已经具备相当的出口规模。

  “我们现在保留完好的窑址有360多处,”龙泉博物馆馆长吴秋华说,没有确切的数据,但是这些窑址依稀都能看出当年龙泉制瓷业的兴盛。

  浙江摄影出版社的《中国龙泉青瓷》一书中说,南宋时期,龙泉青瓷深受人们的喜爱,纷纷争购,当作珍贵的礼品和日用瓷,外销量进一步增加,并越来越多。此书引用明陆容在《菽园杂志》中的说法,来形容外销比例之高:“然上等价高,皆转货他处,县官未尝见也。”

  这恐怕也和南宋时大背景有关,当时中原战事频仍,正是需要加强贸易来充盈国库的时候,而因为战乱,当时南宋北方运输线基本断绝。

  “一方面瓷器易碎又重,不适合陆路运输,另一方面也是局势所迫,因此龙泉青瓷出口主要以海路为主。”龙泉博物馆馆长吴秋华说。

  想做仿制品带回家

  现在,徐朝兴有个想法,在广东那边见到的那两件龙泉青瓷,现在仿制,也能达到当时的工艺水准,所以他想等文物全部整理归档,向有关部门申请,把这些瓷器仿制一下,回家乡展览。

  “让大家不要忘记先辈的这种艰辛。”徐朝兴说,现在有这样那样的仪器设备,而古代从选料、造型、拉坯到做釉水都是手工的,相比之下,老祖宗太不容易了。

  徐朝兴早年学艺时,也没什么设备,因此这些体力活都体验过,最知其中艰辛,“我现在60多岁,很多年轻人掰手腕都掰不过我,其实都是那时候练的。”

  徐朝兴还有一个身份是浙江省青瓷协会会长,他觉得现在龙泉青瓷还没有达到当年的兴盛,有一个原因是生产厂家还是比较零散。他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整合各方面的优势,把龙泉青瓷这个行业做大做强。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专家鉴宝物谁来监督专家 委员呼吁出台《收藏法》
下一篇:电子贺卡送上太空 邮票富有“太空特色”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