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乘》邮刊是我国集邮文献中最有分量的一种。它的重要性和其价值,无需再述。 《邮乘》发行于1925年至1929年间,共出版三卷,有9本存世。是中华邮票会的另一种邮刊。
这个邮刊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便在东安市场邮票摊上见过零本,每本售价不超过1块钱,可那时我是个学生,买不起。1961年大学毕业后,有了菲薄的收入,仍念念不忘这部名著。在与当时邮票摊的主人沙伯泉聊天时,他说在20世纪30年代收进过那桐一批藏书,内有多套《邮乘》,收价是每本1角钱。买了20多年还未卖,拿给我看精装好品相的《邮乘》,索价40元,且不能再低,我非常犹豫,真是爱这套书,可每月也只有这一套书的工资,很想买,又有点买不起。当然不能与家里人商量,他们肯定反对。好在那时与我一同生活的,只有祖母一人,她并不关心我工资的去向。翻来覆去地想了好几天,一咬牙才把它买回家。那时一本1947年版的马氏《国邮图鉴》不过才10元钱,我也是在东安市场邮票摊上买的,好像是李子荣卖给我的。
1987年北京燕山出版的《集邮回忆录》一书中,有沙伯泉写的一篇“邮苑漫忆”,其中写道: “我还买过清光绪年间文渊阁大学士那桐收藏的,由上海中华邮票会周今觉编的‘邮乘’。共买了六套和一些零本。当时,那桐的管家不懂行情,每本‘邮乘’仅卖一角钱,较市价低了好些。后来,我以较合理的价格出售了这些珍贵的邮刊,最后一套《邮乘》是周贻白教授买走的。”
周贻白是从1957年“反右”期间才开始集邮的,达到购买《邮乘》水平,最少也要四五年,看来我与他所购《邮乘》是前后脚儿。
那桐是1925年去世的,也就是说《邮乘》创刊号,他是否见过有尚考证。全套《邮乘》形成于1929年以后,是那桐家何人收藏的,也有待考证,但可以肯定不是那桐旧物。因沙伯泉一说,在集邮文献广泛流传,故将那桐也列入集邮者。那桐到底收集不收集邮票,更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列入集邮家之内是否恰当?
《邮乘》最早的影印本,是1959年我国台湾省曹圣农在台北影印的,24开本,平装两册。这种影印本我是在1987年8月新加坡牛车水集邮会会刊《狮城邮苑》第12期上,见台南陈俊雄发表的“影印再版的早期中文邮刊”一文中所述,直到2005年8月17日,杭州集邮文献收藏家孙荣海先生来访,才见到这种影印本,用纸相当陈旧,也比较粗糙,与原版用纸相比,有天壤之别。原版又白又厚,曹版薄且发黄。
1991年,上海延蜂集邮经营部影印出版《邮乘》,印数300册。大16开本,一册,黄色封,装订太厚,阅读起来非常不便,但是影响力却不小,远在法国巴黎的集邮家留伯仙还曾来信请我代觅此书。
2003年,北京李国庆邮票社还以我所藏的《邮乘》原版再次影印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