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稀世罕珍的邮票孤品,才是有真正价值的票品。其实不然!
稀世罕珍的孤品,往往深藏邮坛,轻而不与世人露面,有时偶尔在有名的国际邮展中一现芳姿,好似惊鸿一瞥,徒令吾人向往而已,乃成了一件有行无市的东西,因为它是孤品,百分之九十九的集邮家,早已断绝问鼎的念头,因为流通的机会少,虽然是价值连城的珍品,反而没有真正的价值了。
(二)高等集邮家均主张,开始集邮时要有范围,才有成功的希望,其实不然!
集邮票有范围,这是合乎科学越精细,分工越严的原则,不过在集邮的生涯中,一如求学,要由小学而中学,进而大学,再进而研究院,如在一开始集邮就定范围,则有求学口等之嫌,说不定还要钻一钻牛角尖,因为邮识是多方面的,关系于政治、军事、经济、历史、地理、印刷、美术、工艺、化学、文化等等。一个集邮家,必须先要从基本的邮识上去打基础,这些基础要求之为广泛之收集,等到基础有了根基以后,再去归纳一范围,则成功可事半功倍矣。
(三)在币值不稳定的时候,往往新票多于旧票,这是自然的现象。譬如我国抗战的前三次航空票,每套要值国币十一元一角五分,此套票直至抗战后若干年仍可向邮局照票面购得,-而前后币值之购买力,已不知相差多远矣。因为如此,新票的购买力就无形扩张,于是乎新票多于旧票,并且使集邮的趋向,也以新票是尚。旧票就渐渐为人轻视,连带身份也受影响,觉得旧票不如新票,其实不然!
邮票,一般说来皆以新票较旧票为责,因为新票必须要以代价向邮局购买,而旧票可以取之邮件上,然而物以稀为贵,在新票为人拥载而去的今天,往往发行不及数日,业已售罄闻,在集邮家自然不肯将购得的邮票拿来大量贴用,而一般公众,根本没有机会使用,凡是有这类现象的新票,将来价值一定要低于旧票,同时邮票是历史性的旧物,要旧票才可以表达出来的。
(四)集邮的人,一般均喜以购买全套为尚,对于零星单枚,多弃如敞屣,认为零票的价值缺乏,其实不然!
自然,集邮当以成套为对象,因为一套邮票,往往有数种是价值高昂的,或是发行的数量少,或是票面的数目大,如能一口气购全,实在悠然自得。但是,在集邮界里往往流行着“可遇而不可求”的现象,设如你曾有一个机会,遇到一枚光复二元票求售,品相甚佳,而其要价也不太高,甚之可以用你自存的同等值复品交换,你难道以它是零枚不成套而不屑一顾吗?又譬如我国的红印花暂作邮票,几曾有何人出让全套,所以希望你在收集的时候,不要为全套的观念作崇!
(五)有一种人,今天跑甲邮局,明天跑乙邮局,后天则逛逛邮社,而且还要与各地通信,所为者何?均在购买邮票也,然而从来不定阅一份邮刊,不研读邮籍,以为集邮只要有邮票就是集邮,其实不然!
西人说得好,“给我以邮票,不如给我以邮识,”因为有了丰富的邮识,才有丰富的收获。譬如同为有资产的人,一者被人尊为实业家,一者被人讥为守财奴,集邮也是一样,如果有邮票而无邮识,不但是盲人骑瞎马,暗中摸索,而且有邮奴之议。
(六)如果在暗淡而柔和的灯光下欣赏邮票,一定会常常受傍人的警告,以为在不足的光线下容易使视力减弱,其实不然! 据眼科学家的报告,这并不太伤眼力,最足以减弱目光的,是在强烈的光线下利用目的工作,或是在阳光和其他强光直刺眼睛。
(七)阴历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诞辰,是国定纪念日,而教师节纪念票,也择是日首日发行,大家一定认为孔子的生辰,其实不然!
孔子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冬十月庚子,由于周正建子就是正月建寅的夏历而论,十月就应该是八月了,所以在未推行公历以前,都是阴历的八月二十七日,如今改用阳历,即改为阳历的八月二十七日,据人推算,今年(三十七年)应该是九月二十八日,不过,话又说回来,纪念圣哲的生辰,不必胶柱鼓瑟,刻舟求剑,一定说是哪一天,只要他的思想生活的轨范能垂之永久,譬如耶苏的诞辰,就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八)邮票都是大数值的难求,其实不然!
在过去大数值的邮票的确难求,然而在今天,往往是小数值的不易觅,因为币值随通货膨胀而下降,邮资时有调整,每逢调整一次,就有一批小数值票宣布死刑,有的且发行仅一、二月已面临此一惩罚了。物极必反,也是邮史上一种反常现象。
文/郭润康 一林摘自1949年(《邮苑》第6卷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