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人人都看得见的泡沫? 红木收藏:北热南更热[图]

[日期:2007-11-27] 来源:  作者: [字体: ]

2007年11月27日 14:43:58  来源:中国经济网

(资料图片)

    “同事们平常都喜欢玩小东西,玉石啊什么的,这次他们几乎每个人都投入了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囤积红木家具,收益比我在股市好多了,何况比我还更有乐趣。”供职于北京某国有机构的Y正在犹豫要不要在装修房子时购入红木家具。

    不仅仅是Y,在这个通货膨胀阴霾若隐若现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将稀有的红木作为投资保值品种,尽管并非每个人都选择了正确的道路。

    北热南更热

    “你没见过上海和浙江人收藏红木家具的那股劲,北方人根本比不上。”11月10日,正在北京文博会展销红木家具的上海飞胜红木艺术品厂郭伟华经理告诉理财周报记者,他今年以来在浙江的展销会从来都不需打包回家,因为所有东西都会卖光。

    让郭伟华郁闷的是,在北京的展览已经到了倒数第二天,销售还不是理想。“在杭州,临撤展前只要稍微一降价,马上就都会被市民抢走。”郭伟华说,“南方人理财热情更高,也更敏锐,因此对红木情有独钟。”

    不过,理财周报记者了解到的情况是,北京的红木家具市场销售其实并不差,当然可能远远不如浙江、福建。

    在北京,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红木家具也可以是投资品,这其中不乏红木家具生产商的推动。最近,劲飞红木开始溢价回购曾经销售掉的红木老料(紫檀木、黄花梨、红酸枝)家具,销售在1年以上,按当年售价150%回购;2年以上,按200%回购;3年以上,按300%回购。

   “他们不会做赔本买卖,市场价格的正常涨幅肯定超过回购的价格。”北京爱家收藏市场一位经营古玩的店主说。

   “南方肯定比北方更热,现在好多销售商都直接从福建和浙江进货。”北京一位红木家具制造商兼红木家具收藏家说。

    而实际上,由于南方民间资本的炒作,红木价格已经处于历史高位。最新的数据显示,红木原料价格的涨幅已经超过红木家具价格涨幅,直径12cm的进口檀香紫檀在广州鱼珠市场的价格达到每吨48万元至96万元,直径12cm的国产黄花梨原木价格也达到每吨220万元至275万

    元,来自马达加斯加的卢氏黑檀进口原木达到12万元至14万元每吨。

    不过,涨幅更大的是那些带着文物光环的明清红木古典家具,现在一件黄花梨大件在拍卖场上甚至可以超过千万元。

    人人都看得见的泡沫?

    泡沫,似乎人人都已经看到,只不过没有人说出来。

    “泡沫是肯定的。”一位拍卖公司人士如此回应。而X的观点更直接,“价格远远超过价值,新东西一点意义都没有,我只收藏老东西,老东西才有那个味道。”X认为,一些红木家具制造商的过度宣传助长了投机,进而应对泡沫负部分责任。

    “溢价回购?这纯粹是商人的伎俩。你都涨价了,还有谁会舍得重新卖给你?”X操着一口京腔说,这反而助长了惜售心理。

    不过,业内的声音似乎更多是看多。“很多东西指木材是砍一年少一年了,所以价格还会再往上走。”郭伟华说。

    稀缺是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根本动力,同时热钱的流入也是重要原因。“红木的生产和流通渠道太发达了,北京郊区很多地方都有加工厂,城里到处都是家具城,老百姓和红木的距离很近,这导致很多人纷纷投入资金购买,当然,也有很多有实力的个人投资者加入了这个队伍,他们的资金量更为可观。”前述拍卖公司人士说。

    不过,整个红木家具市场都“涨”声一片,这并不正常。“有的家具简直就是‘垃圾’,工艺粗糙,毫无美感,糟蹋了好木头。”一位文化学者对理财周报记者这样表示。

    一个现实是,无论是在北京,还是福建、浙江,很多小作坊生产的红木家具在市场上广泛流传,已经被部分投资人持有,而这些东西的价值显而易见。

    尽管如此,大部分人都仍然看好红木收藏。“我们看好的并不是红木家具本身,而是稀缺性,未来几年什么东西都得涨,越稀缺涨得越快。”Y解释说。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广州广播博物馆:看"广播古董"听历史声音[图]
下一篇:香港秋拍火爆 多幅作品拍场称雄[图]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