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扇上风情与艺术

[日期:2007-11-26] 来源:集邮报   作者:林猷熙 [字体: ]

    扇子最早出现在距今3000多年的我国殷代,用五光十色的野鸭毛制成,称之为“障扇”,故“扇”子里有个“羽”字。最早的文字记载,要算晋人崔豹的《古今注》提到的“舜作五明扇”,“殷高宗有雉尾扇”。但此说有的学者认为未见实物,尚不足信。可以肯定的是,最早的扇子并不是用来拂凉的,而是帝王的一种仪仗饰物,柄长,可为王公贵胄障尘蔽日,称“仪仗扇”(特6-4T89-21992-92002-5)。   

 

到了汉代以后,扇子开始作扇风纳凉之用,如《春秋繁露》中这样记载:“以龙致雨,以扇逐暑。”以后,形式也逐渐增多,其款式也开始多样化,有圆、椭圆、扁圆、团方、梅花、海棠、葵花形等;其使用的材料也十分广泛,有绢、羽、罗、竹、纱、绫、纸等。江苏的檀香扇、浙江的绫绢扇、四川的丝竹扇和广东的火画扇被列为中国四大名扇。并从日用品逐渐成为艺术品。人们日常常见的是“羽毛扇”、“纨扇”(又称“团扇”)、“折扇”和“葵扇”,如澳门1997年发行的《中国传统扇子》邮票。其中的纨扇多以贵重的骨,玉,象牙为柄,坠以流苏,绘上花草,珍贵尔雅,为闺阁仕女所钟爱。   

 

扇子既是实用的器物,又是多种艺术的载体,其艺术性主要体现在它与书画结缘。在扇面上题字绘画,约出现在西汉成帝时期,在不足盈尺的扇面上,经丹青高手巧运匠心,精心布局,或山水花鸟,或人物动态,均能小中见大,表现出美的精致和神韵。扇画艺术最早见于经传的是晋代王献之,《名画记》说:“王献之草、隶继父之美,妙于画。桓温令画扇,误落笔成乌驳牛,极妙绝。又书<驳牛赋>于扇上。”   

 

在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小小扇子孕育着中华文化艺术的智慧,凝聚了古今工艺美术之精华。扇面成为书画家的用武之地,挥毫泼墨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墨宝。现在见到的最早的扇画实物是《两宋画册》中的《柳桥归骑图》,存于上海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珍藏有三百多把元、明、清的书画扇。其中,有的可以在邮票上欣赏到。我国1982年发行的《明清扇面画》邮票(T77)展现了6种明、清名画家的扇面画。   

 

扇子还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特别载体,形成了我国独特的扇子文化。在文学作品中,以扇为题,以扇谋篇,以扇刻划人物性格,历代不乏名篇佳作。如《西游记》中铁扇公主的芭蕉扇(T43-6);《红楼梦》里“宝钗扑蝶”中的折扇(T69-2),“凤姐设局”(T69-9)的宫扇以及晴雯撕扇,都深深地刻划了人物的性格,扇子文化的丰富内涵,在文学作品中被展示得淋漓尽致。   

 

画家、书法家的扇子得天独厚,其中的扇面画(如T77,19931511993-15-6)占有重要地位,自成一派,是书法家使一把普普通通的扇子成为艺术珍品,至今仍受到人们的喜爱。   

 

在戏曲、歌舞等表演艺术中,利用扇子作为道具,使艺术气氛更为浓郁,更吸引人。如京剧《空城计》中,诸葛亮在大敌当前,重兵压境危难之时,手摇羽扇泰然处之,烘托出他惊人智谋和大将风范;又如京剧“游园惊梦”中杜丽娘手中的扇(纪94-3);“杨贵妃”(T87-6)手中的扇,借助高超的舞蹈技巧,翩翩起舞,既增强了戏剧中的舞蹈美,又表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将人物性格刻划得入木三分。   

 

用扇子作道具的使舞蹈锦上添花,更加完美。如《朝鲜族的扇舞》(特53-6)、《汉族花鼓灯》舞(特49-1)等。此外,还有不少戏剧是以扇取名的,如《桃花扇》,《沉香扇》、《芭蕉扇》等。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26日发行《中国探月首飞成功纪念》系列邮品(图)
下一篇:表达奥运情 厦门一市民用邮票摆出“2008”造型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