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废铜烂铁”未热 收藏正当时(组图)

[日期:2007-11-24] 来源:  作者: [字体: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作品名称《芸芸众生》 材质:不锈钢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作品名称《玩耍》 材质:铁、铜、机械零件

  废弃的车轴、生锈的减震器、破旧的链带……原本按斤论价的废铜烂铁在“复活”成“人”样后,这件重达150多公斤的《人物》雕塑作品就一下子从1000多元的成本价飙升到了2万元以上的标价。

  11月20日,在2007首届上海国际钢雕艺术节最后一天里,80余件钢雕艺术品被一一摆上拍卖桌。一阵竞价过后,这些拍品最后共计成交20余万元;加上开展前被以70万元订购的旅日艺术家林胜煌的作品《芸芸众生》,此次钢雕艺术节的成交金额直逼百万元。有数据表明,在近5年中,国内外优秀钢雕作品的价值几乎翻了一番,而随着钢铁雕塑品的艺术与学术价值为更多人所认识,一轮新的钢雕艺术品收藏热潮正在启动———同样慢热起来的还有共处“后工业时代”的金属雕塑艺术品。

  贴上“后工业时代”标签

  阳光明媚的秋日午后,绿地上一尊形似天鹅的钢雕作品《韵》铮亮耀眼,呈现出优美的曲线。这不免令人惊讶:不锈钢也能塑造出天鹅高贵而柔美的气质。其作者著名台湾雕塑艺术家李宝龙先生向记者解释:在后工业时代里,借天鹅的造型表现人与大地的关系,体现一种自然和谐的愿景。打开他随身携带的一本纪念宣传册,原来,《韵》的小稿已在此前举行的北京拍卖会上以22万元成交。此次被叫出更高价的《芸芸众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作品各种不同形态的人集合在一起,每个人都是一个元素;这也可理解为是一个小的世界,象征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存,共同塑造美好的家园。如今,钢雕艺术家们已达成共识:进入后工业时代,钢铁也在从功能性向审美性转移,而雕塑是表现这一点的最好载体。 

  在艺术家们看来,严格意义上的艺术领域并无“钢雕”、“铁雕”这样的专称,它们只不过是各种雕塑材料中的一部分。但作为工业文明的最佳代表之一,“废铜烂铁唱艺术”在钢雕等金属雕塑身上彰显无遗。与泥雕、木雕等艺术品不同,钢雕创作需要艺术家投入较大人力和较多资金,而且配套技术复杂、陈列条件要求高,这些就客观上限制了钢雕作品的“产出”数量。

  远观是两个红衣蓝裤的“哥们”在“跳山羊”,近看原来是由一堆废旧的铁铜机械零件拼接而成。钢雕艺术品拍卖会上,“铁哥们”钢雕艺术机构拍卖成交40余件,价值共在10万元左右。品味它们的《玩耍》、《船》等作品,总能感受到几分童趣和回忆。据悉,“铁哥们”将择日“定居”到宝钢,因为这里每年近百万吨的废钢是他们眼里的原料“宝山”,而这样的环境也将不断激发他们创作钢雕的灵感。

来源:解放日报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金店典当行回购生意忙 股民转投廉价金条
下一篇:奥运贺岁系列(图)(2007.11.25发行)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