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资源远未枯竭? 和田玉价格暴涨的迷雾[图]

[日期:2007-11-21] 来源:  作者: [字体: ]

2007年11月21日 10:21:47  来源:上海证券报

   ◆迷雾1

    ●和田玉价格为什么涨得这么厉害

    ●价值回归是快速上涨的主因

和田籽料 资料图片

疯狂的和田玉热:被神话还是被欲望左右?[图]

    盛世藏玉,最近20多年里,和田玉根据料的品质不同,价格暴涨了几百倍甚至数千倍,有人认为,和田玉价格飙升,是暴炒的结果。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新疆宝玉石协会常务副会长马进贵认为,和田玉价格暴涨,不可否认其中有资本介入,人为恶炒的因素。但就像炒题材股要有题材基础一样,从理性角度分析,和田玉价格快速上涨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价值回归的过程。

    马进贵说, 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顶级和田白玉籽料收购价维持在80元/公斤,这个价格哪怕是按照当时物价水平,也是绝对不合理的,是绝对低估了。上海收藏协会玉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著名玉器鉴赏家孙敏也认为,当时由于社会背景的原因,和田玉的价值确实未得到足够重视。

    马进贵介绍,数千年来,和田玉或制成帝王的玉玺,或制成宫廷用的礼器、祭器,一直是十分珍贵和罕有的宝物。从明朝开始,和田玉收藏在民间才开始盛行起来,但是,那时候也是极少数官宦、名流才玩得起的。建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极左思想影响,玩玉、收藏玉被看成是小资产阶级情调来批判,那个时候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民间收藏玉、玩玉很可能成为被批判的把柄。所以中国人喜欢玉、宠玉的传统习惯与心理被人为地压抑起来了。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高收入阶层也开始涌现,和田玉开始有了市场。更为重要的是,中国人对玉的传统爱好,又开始复苏了,和田玉的价值逐步回归,这是价格飞涨的主因。

    ■天生具藏品特性也是一大原因

    马进贵认为,之所以新疆和田玉的投资价值超过房地产、股票甚至字画等等,除了经济发展、和田玉的价值回归之外,和田玉天生就具备作为收藏品的各种特性。

    首先,和田玉的材料具有稀有性。和田玉曾被称为“真玉”,比其他玉石稀有得多,特别是和田羊脂白玉,经过上千年的开采挖掘,现已很难寻觅,所以极品和田羊脂玉将会越来越稀少,越来越珍贵。

    不可替代性也是其中重要因素,和田玉的鉴定比字画等方便得多。马进贵告诉记者,“人们对各类艺术品的仿制能力日新月异,无论是名人字画、官窑瓷器等等,许多仿制品做得很真,许多资深的鉴定家都难分真伪。和田玉只要用心去观察,相对容易区别。掌握和田玉的鉴别技能和知识也不算难。最可信的是和田玉可用科学仪器鉴定,全国各地宝玉石监测站均可鉴定,所以不会像其他艺术品常被假专家误诊,坑害收藏者。”

    除此之外,容易保藏也是和田玉的一个特点。马进贵告诉记者,“几乎所有收藏品在长期保存收藏中都可能氧化、霉变、破碎、老化等,一不小心就让藏品价值受影响,甚至分文不值。因为玉的化学物理稳定性极好。一件玉器可代代相传,不氧化、不霉变、不腐烂。”

  ◆迷雾2

    ●和田玉资源是不是真的将枯竭

    从本世纪初开始,在玉龙喀什河上,每年的秋天到第二年的春天,都有数以千计的挖土机、数以十万计的采玉人在河道两边每日劳作。按照当地挖玉人的说法,玉龙喀什河的两岸早已被挖了个底朝天。许多区域已第二次甚至第三次挖掘了。

 

    因此,有不少玉雕大师、商家、收藏家都不约而同地提出,和田玉资源即将枯竭。

    中国玉雕大师、新疆宝玉石协会副会长、和田玉商人马学武也认同“资源枯竭论”,马学武在采访时,痛斥目前的掠夺式开发。他告诉记者,“现在挖土机疯狂作业,尽管产量比以前提高许多,但对资源破坏严重,这样的掠夺式开发,没有考虑子孙后代。”

    ■有专家认为

    和田玉资源远未枯竭

    国家工艺美术大师、新疆宝玉石协会常务副会长马进贵认为,和田玉资源远未枯竭。

    马进贵告诉记者,“玉龙喀什河确实存在私挖滥采现象严重,但根据我们的估计,玉龙喀什河数以亿万年的历史上,改道过无数次。就像黄河在有人类文明史的最近几千年里,都曾改道过无数次一样,玉龙喀什河有许多古河道,古河道里也肯定会蕴藏着许多和田玉籽料。”

    “除此之外,也并非只有玉龙喀什河才产籽料,喀拉喀什河、叶尔羌河等,也有籽料出产。其实只要有山料并且有流水的地方,就肯定有籽料,昆仑山下麓的许多沟河溪涧,许多都没勘探过,这些河道中也有和田玉籽料的潜在矿藏。”马进贵对和田玉籽料的储量很有信心。

    如果说,和田玉籽料终究有限的话,那么和田玉山料的储量则十分惊人。

    马进贵告诉记者,“和田玉山料的储量更为惊人,根据地质勘探单位在昆仑山部分地区的勘探结果,和田玉保有储量为5-6万吨,而这还只是勘探了30%的地段。而我们目前的和田玉使用量也就每年几百吨,所以说,以现在的和田玉开采程度,仅昆仑山上的山料,就至少可以开采数十年到上百年。”

    事实上,除了新疆和田玉山料外,青海玉和俄罗斯玉也统称为和田玉。马进贵告诉记者,“昆仑山南麓、青海的柴达木盆地的格尔木地区是青海玉的重要产地,青海玉在广义上也可以被称为和田玉。俄罗斯、加拿大、韩国等许多国家也有出产,韩国的矿藏我还去看过。”

    ■误区之三:不能只重皮不重质

和田玉  资料图片

    马进贵说,近年来在和田玉的收藏品市场中,出现了很多钟爱和田玉皮色的藏友,痴迷于和田玉美妙的皮色中,如:枣红皮、砖瓦红、桔黄皮、姜黄皮、虎皮、撒金皮、乌金皮等等。这些皮色固然很好也非常难得,但是要看生在什么地方、什么料质上。

    他说,如果是好皮烂肉,收藏价值也不大。“首先要认定我们是爱玉玩玉者,以玉为本,而不是爱石玩石者,如果不是玉或是最差的玉,再好的皮色也没什么用,稻草人穿上名牌西装是显示西装的档次还是抬高了稻草人的身价?鲜花插在牛粪上只能为鲜花惋惜。如果一块好的和田玉再有上好的皮子,是锦上添花、画龙点睛,增加了它的稀有性,物以稀为贵也就增加了它的价值,所以好的皮色要配好的玉质才是完美的,重皮不重质是本末倒置。”

    所以他认为,从收藏、增值、保值的角度看,只有皮没有质的原料不具备增值作用和可收藏性。

  ■误区之四:

    不能狭隘认为海料、俄料

    没有价值

    由于和田玉价格暴涨,目前的和田玉市场中,山料中有不少是从俄罗斯、青海入疆的。

    但目前有许多藏家对青海玉、俄罗斯玉嗤之以鼻,认为他们的收藏价值不高。

    而马进贵认为,青海玉和俄罗斯玉宽泛意义上都是和田玉,海料和俄料中也有精品。而新疆料中也有许多质量差的产品,纯粹以地域为区分收藏价值,这是很狭隘的观点。他认为从目前来看,海料和俄料的价格比新疆和田籽料低许多,和田玉爱好者日益大众化,所以海料和俄料对于活跃和田玉收藏品市场,满足多层次的玉石收藏需要是有好处的。

    目前市场还有一种倾向,似乎和田玉就是越白越好。对此,马进贵表示,和田白玉籽料特别是羊脂玉确实是玉料中的极品,但是,青玉、黄玉、墨玉中也有不少好料。比如黄玉,因为其极其稀有,在古代一度被认为收藏价值超过羊脂玉。“在收藏中,只把眼睛盯着白玉是不科学的,青玉、黄玉中同样能找到好料。”(朱国栋)

疯狂的石头 和田玉投资收藏四大误区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新疆宝玉石协会常务副会长马进贵——和田玉投资收藏四大误区与当务之急

    尽管和田玉升值潜力巨大,但和田玉的收藏和投资领域,还是存在许多误区和陷阱。上海著名玉石收藏家、鉴赏家孙敏的观点是:“和田玉玩家,10中有10个吃过亏。”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新疆宝玉石协会常务副会长马进贵,从事和田玉雕刻与研究已有42年历史,是我国知名的玉雕大师。他完整见证了最近20多年和田玉收藏市场从低迷走向火爆的全过程。在和田玉圈内,马进贵以观点独到著称。《上海证券报》记者对其作了专访。他指出,对普通和田玉爱好者和投资者来说,收藏和田玉要颇为谨慎。他认为,目前和田玉投资收藏界存在的一些误解和误区需要厘清。

    ■误区之一:不能只重古不重今

新鲜“出炉”的玉器作品

和田玉成"疯狂的石头" 玉雕"苏州工"很吃香[图]

    目前和田玉的收藏市场上,有一种十分重视古玉特别是清代玉器的趋势,甚至认为古玉比今玉的价值要远远高得多。

    对此,马进贵表示,上代的玉器,因为具有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研究价值,所以上百年来一直是人们追捧的对象,也是玉器收藏品种的娇娇者无可厚非。

    但他认为,玉器的价值衡量在很大程度上是重料、重工,历史长短确实也是收藏价值的一个因素,但相比料和工来说,是在次要位置。

    因为一块上乘的的原料是很难寻觅到的,而一个雕琢大师也是千里选一才产生的,二者的结合造就了完美,也产生了价值。玉器与某些艺术品有所不同,玉器的价值原料占很大因素,某些艺术品原料价值低艺术附加值高,对玉器而言万万不可认为是古的就值钱,好料好工、具有代表性、具有历史价值、研究价值的古玉器真值钱,反之真不值钱。

    他说,清代的和田玉雕件无论大小百分之八十是青白玉,而且很多雕件因为惜料不敢取舍,所以带裂绺、带暇疵,就材施艺影响了造型美观,又因为科技不发达,开采条件艰辛、运输困难等等原因,在清代每年进贡的玉料中和田羊脂玉寥寥无几,大部分是青白玉。

    而当今和田玉的开采无论是从每年的产量、质量及籽料出产量都远远的超过乾隆鼎盛时期的几十倍、上百倍,从原料来看当今胜过前清,从雕琢技术上看,当今从设计理念、加工设备、雕琢技艺远远超过前人,目前国家收藏的国宝玉器无论是从原料使用、艺术设计、雕琢工艺方面,哪一件都是前人无法达到的,就是每年“天工杯”得奖作品每一件都可以与前人比美,件件都是精品、珍品,当代和田玉精品无论是艺术性、工艺性、原料的质量都具备收藏、鉴赏、增值、保值的功能,也代表了中国玉器发展史第四个高潮的最高水平。

    ■误区之二:不能只重料不重雕

    对于普通和田玉爱好者、收藏者和投资者来说,和田玉投资和收藏需要注意什么呢?

    马进贵认为,和田玉收藏和投资,哪怕是对普通爱好者来说,也要收藏料和工都好的高档和田玉。打个比方说,与其10万元买10件东西,还不如10万元买一件好东西。

    马进贵说,羊脂玉是和田玉中的极品。和田玉的料,不能只重色而不重润。

    羊脂玉故名思意就是状如羊之脂肪,既白又润、有油性、温润细腻。白色的石头很多不能认为是白色就是玉,更不能认为白色至高无尚一白遮千丑,石与玉的区别在于石没有玉性,所以不能只重色白不重润,润者质也,没有质只有色犹如没有灵魂、没有生命,所以挑选和田羊脂玉“色与润”二者不可缺一,挑选白玉、青白玉、在同等色度下重润,以润取胜,有些上乘的青白玉润度超过一般白玉也是和田玉的上品。

    马进贵告诉我们,一块好的和田玉必需同时具备三项条件,色、润、净。

    1.色要正,不能有二种色像出现,如灰白色、青灰色、黄绿色。白玉的标准色是脂白、奶白、荔枝白;青白与的标准色是粉青、绿豆青、瓜皮青。

    2.质要润,质地温润细腻,观之犹如脂肪、油润纯净,抚之犹如婴儿的肌肤细腻光滑。

    3.整体净,洁白无暇是和田玉的美称,整体纯净、无瑕疵、无石筋、无裂绺才是上品。瑜不掩瑕、表里如一是和田玉的美德。

 

    除了料之外,马进贵认为雕工也很重要。他说,“玉不琢不成器”这是一句人人皆知的名言,玉虽然很珍贵,只有成器后才能体现出真正的价值。目前有些和田玉收藏爱好者在选购藏品中一味追求原料的品质,而忽视雕工的优劣及设计体裁的文化内涵。作为一件收藏品,它必须具备一定的可收藏性,深厚的文化内涵、美伦的艺术表现、精湛的雕琢技艺,这些都是收藏性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他认为,一个和田玉雕件无论原料再好,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艺术内涵及精湛的雕琢技艺,它也只能是一件半成品,没有收藏性,也没有鉴赏性。

    ■误区之三:不能只重皮不重质

    马进贵说,近年来在和田玉的收藏品市场中,出现了很多钟爱和田玉皮色的藏友,痴迷于和田玉美妙的皮色中,如:枣红皮、砖瓦红、桔黄皮、姜黄皮、虎皮、撒金皮、乌金皮等等。这些皮色固然很好也非常难得,但是要看生在什么地方、什么料质上。

    他说,如果是好皮烂肉,收藏价值也不大。“首先要认定我们是爱玉玩玉者,以玉为本,而不是爱石玩石者,如果不是玉或是最差的玉,再好的皮色也没什么用,稻草人穿上名牌西装是显示西装的档次还是抬高了稻草人的身价?鲜花插在牛粪上只能为鲜花惋惜。如果一块好的和田玉再有上好的皮子,是锦上添花、画龙点睛,增加了它的稀有性,物以稀为贵也就增加了它的价值,所以好的皮色要配好的玉质才是完美的,重皮不重质是本末倒置。”

    所以他认为,从收藏、增值、保值的角度看,只有皮没有质的原料不具备增值作用和可收藏性。

  ■误区之四:不能狭隘认为海料、俄料没有价值

    由于和田玉价格暴涨,目前的和田玉市场中,山料中有不少是从俄罗斯、青海入疆的。

    但目前有许多藏家对青海玉、俄罗斯玉嗤之以鼻,认为他们的收藏价值不高。

    而马进贵认为,青海玉和俄罗斯玉宽泛意义上都是和田玉,海料和俄料中也有精品。而新疆料中也有许多质量差的产品,纯粹以地域为区分收藏价值,这是很狭隘的观点。他认为从目前来看,海料和俄料的价格比新疆和田籽料低许多,和田玉爱好者日益大众化,所以海料和俄料对于活跃和田玉收藏品市场,满足多层次的玉石收藏需要是有好处的。

    目前市场还有一种倾向,似乎和田玉就是越白越好。对此,马进贵表示,和田白玉籽料特别是羊脂玉确实是玉料中的极品,但是,青玉、黄玉、墨玉中也有不少好料。比如黄玉,因为其极其稀有,在古代一度被认为收藏价值超过羊脂玉。“在收藏中,只把眼睛盯着白玉是不科学的,青玉、黄玉中同样能找到好料。”(来源:上海证券报  朱国栋)

    和田玉价格暴涨引发新疆当地私挖滥采[图]

    电影《疯狂的石头》去年风靡一时,片子中的盗贼和警卫,围绕着一块价值连城的翡翠,演绎出了一幕幕阴差阳错的喜剧。现在,一幕现实版的《疯狂的石头》也正在上演,不过它的主角不是翡翠,而是身价飙升的和田玉。虽然这一版《疯狂的石头》没有像电影中那样明抢暗偷,但争夺的激烈程度却一点也不亚于电影中的场面。

    新疆和田玉遭遇投资狂热调查:十年涨价千倍

    “君子比德与玉”,近年来国人对玉的附庸热潮再起,风雅的背后,演绎的是残酷与刺激的财富故事。

    有7000年历史的和田玉在最近短短的10年中价格飙升了千倍多,开采、交易、收藏都近疯狂,在和田玉最主要的交易城市——新疆和田和乌鲁木齐,今年最主要的刑事案件即为盗玉,《疯狂石头》中的故事不断上演,现实的传奇性甚至远远超过电影。

    普洱、黄金、翡翠、田黄、寿山、古董、字画……在各种投资品涨声一片、投机横行的旋律里,和田玉的涨势极具代表性,貌似玉文化传播力度加大的背后,是地方政府对于GDP不遗余力的追逐,是贫困地区脱贫的热望,是逐渐富裕起来的国人对于自己财产保值增值的扭曲性认知——“跑不赢刘翔,也要跑赢CPI”??

    和田玉价翻数番 投资神话透支未来升值空间

    它们只是一块块石头,生在4000米以上的昆仑山,风化崩落后躺在冰冷的河床里不知多少年;但它们是比黄金更昂贵的宝贝,一出水便引来炒家趋之若鹜,几经倒手后,身价也狂飙几十甚至上百倍……这就是被称为“美玉之王”的新疆和田玉。借助无休止的价格上涨,一幕幕暴富神话正在不断上演,一个个巨大风险也正在累积。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兵马俑在伦敦展出引起轰动 门槛几乎被踩破
下一篇:藏家物语 北京老古玩店里的悠悠岁月[图]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