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这件豇豆红瓶漏洞百出

[日期:2007-11-11] 来源:中国商报   作者:胡义河 [字体: ]
   仿古作伪主要为了迎合收藏心理,达到谋利的目的。尤其是目前市场上的瓷器待价而沽,故此,仿古作伪层出不穷。其实仿古作伪历来盛行,此风传至民国,手法之多已是五花八门,下面简要说明。
    假出土:仿古各类器物,有意长期埋入地下,以期整新如旧;低温釉的五彩、粉彩、三彩等器,尤其易于氧化或腐蚀。茶水煮:仿古作旧,常以“土茶”(次茶叶末)水煮,使器面上有红褐色的茶锈疤。烟熏:器物故意用香烟熏作旧,嗅之有味。药浸:一是用灰锰氧(高锰酸钾)水浸泡呈紫褐色。二是用中药孩儿茶调匀涂抹,粘性大附着力强,呈黑褐色。
    仿古作伪方法还很多,下面重点说一下后加款。譬如把康熙、雍正、乾隆官窑残品小碗旋下底足,再嵌于新瓶的底部,此种方法民国时最为流行,现在仍有。图中这只近年新仿康熙豇豆红瓶,就是一个老款新工的典型例子。尤其是作伪者将写有“大清康熙年制”款识的官窑残器底切下来,再嵌于新仿豇豆红瓶的底部,最容易让藏友受骗上当。作伪者用的手法是:将新器底取下,特意改装,换镶有官款旧器底足,以混充真品。
    下面从作伪豇豆红瓶的器型、胎质、釉色与旧底款和新瓶衔接处做个深入的鉴别,揭穿作伪者仿古作伪的漏洞。
    器型仿古作伪漏洞:康熙柳叶瓶是撇口,短颈,溜肩,器身细长,腹下削瘦至足,足底内凹。足边外圈呈一圈宽窄不等的无釉露胎。康熙莱服瓶是丰肩,肩下渐收;凹底小窄足,修胎规整。仿古作伪豇豆红瓶造型是撇口,短颈,丰肩,鼓腹,底部渐收,底足内凹。这个造型是矮胖大肚子特征,此瓶腰围是柳叶瓶的两倍半,是莱服瓶的一倍多。康熙时期没有这样的蠢笨造型,这是一件臆造品。
    胎质仿古作伪漏洞:豇豆红瓶真品胎质细白,赝品胎质灰白,与真品胎质相差甚远。釉色仿古作伪漏洞:康熙豇豆红瓶真品釉色均匀纯正。作伪豇豆红瓶釉色不均匀,像掺了水的假猪血,尤其是釉色中有许多小白点,更是极大的漏洞。器底镶嵌旧底款仿古作伪漏洞:器底镶嵌“大清康熙年制”旧底款衔接处的釉面高低不平,而形成里出外进怪异的器底,并留下凹进或凸起的小台状。这是仿古作伪技术不佳的表现,更是弄巧成拙的明显漏洞。
    综上所述,这只近年仿古作伪的豇豆红瓶不具备收藏价值,却是收藏爱好者一件很生动的反面教材。近年地摊上豇豆红赝品不少,我提醒藏友七不要:器型不对不要,釉色不对不要,胎质不对不要,手感过轻过重不要,老款新工不要,款识飘浮不要,磨底作旧不要。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漆画是收藏界的价值洼地
下一篇:2008年西安国际艺术品收藏博览会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