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廊为何不服中国“水土”?中国画廊又该如何摆脱“配角”身份,以推动中国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
中国画廊成“弱势群体”
在中国艺术品市场,拍卖行完全占了“上风”。日前在杭州举行的第三届中国诚信画廊精品巡回展行业创新发展论坛上,文化部市场司副司长张新建说,全国目前有800多家艺术品拍卖公司,一年举行约千场拍卖会,拍卖总额达150亿元,除了目标明确走高端市场的一些大公司外,数目众多的小公司代替了画廊的位置,操纵起了艺术品一级市场。
20世纪90年代,中国画廊曾经发展迅速,数量突破万家,甚至连长征路上的松潘古城这么偏僻的地方都开出了画廊。但是在早期的昙花一现后,画廊开始以每年上千家的速度锐减。到了2007年上半年,画廊的发展举步维艰。目前国内不仅缺少有规模的品牌画廊,一些画廊连生计都很难维持,除了代销几张当代书画家的作品,甚至一年到头没有开张,更不用提画廊应该同时具备的另外两个基本功能——发掘新人、培养收藏群体,整体运作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
诚信缺失,画廊自误前程
拍卖是二级市场,画廊是一级市场,在国际市场的日常交易中,“画家——画廊——收藏家”的商业链条已成为一种完善的市场机制,为何画廊却在中国艺术品市场中无所作为?
业内公认的关键原因是,艺术品市场缺少一套规范完整的市场制度与行业守则。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主任助理胡月明说,国内拍卖业看上去很红火,实际上其中大量涌现的是原本根本进不了拍卖行的作品。不少拍卖行与画家跳过画廊直接交易,打乱了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关系,使中国画廊业陷入一种无序竞争的局面。
画家自画自卖的现象同样加大了画廊的经营难度。当前有不少艺术家在经济大潮中迷失了方向,经济利润诱使他们不注重搞创造,而是推销自己、包装自己、炒作自己。如一些画家将作品送入拍卖行,让自己的学生或家人在拍卖会上举牌以比较高的价格拍下,以便为自己在家卖画创造价格空间。
画廊的发展还受困于行业内部的鉴别真伪与作品来源问题。分管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的胡月明说,现存的画廊为何90%以上经营当代艺术,一方面固然是因为近现代作品存量有限,另一方面确实是因为对保真性要求极高,单凭一位或几位专家都不能轻易对一件作品的真假做出判断。
“诚信画廊”能否化解艺术品市场隐忧?
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放任画廊“低位运行”,不利于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尤其在中国艺术品市场已经意识到近年的炒作“虚火”之害后,画廊在稳固艺术品价位方面的优势更为凸现。
胡月明说,拍卖会有“放大”效应,甚至为追求“纪录”有不诚信行动。相比之下,画廊是按照市场价来确定艺术品的价格,较为真实。另外,比起一家拍卖行一般每年只举行两次拍卖会,画廊能随时随地待客,同样有利于艺术品市场的常态、平稳发展。
为此,文化部近年来从修炼“内功”入手,逐步建立、完善画廊的进入和退出机制。我国的“诚信画廊”目前已达到46家。
中国画廊成“弱势群体”
在中国艺术品市场,拍卖行完全占了“上风”。日前在杭州举行的第三届中国诚信画廊精品巡回展行业创新发展论坛上,文化部市场司副司长张新建说,全国目前有800多家艺术品拍卖公司,一年举行约千场拍卖会,拍卖总额达150亿元,除了目标明确走高端市场的一些大公司外,数目众多的小公司代替了画廊的位置,操纵起了艺术品一级市场。
20世纪90年代,中国画廊曾经发展迅速,数量突破万家,甚至连长征路上的松潘古城这么偏僻的地方都开出了画廊。但是在早期的昙花一现后,画廊开始以每年上千家的速度锐减。到了2007年上半年,画廊的发展举步维艰。目前国内不仅缺少有规模的品牌画廊,一些画廊连生计都很难维持,除了代销几张当代书画家的作品,甚至一年到头没有开张,更不用提画廊应该同时具备的另外两个基本功能——发掘新人、培养收藏群体,整体运作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
诚信缺失,画廊自误前程
拍卖是二级市场,画廊是一级市场,在国际市场的日常交易中,“画家——画廊——收藏家”的商业链条已成为一种完善的市场机制,为何画廊却在中国艺术品市场中无所作为?
业内公认的关键原因是,艺术品市场缺少一套规范完整的市场制度与行业守则。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主任助理胡月明说,国内拍卖业看上去很红火,实际上其中大量涌现的是原本根本进不了拍卖行的作品。不少拍卖行与画家跳过画廊直接交易,打乱了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关系,使中国画廊业陷入一种无序竞争的局面。
画家自画自卖的现象同样加大了画廊的经营难度。当前有不少艺术家在经济大潮中迷失了方向,经济利润诱使他们不注重搞创造,而是推销自己、包装自己、炒作自己。如一些画家将作品送入拍卖行,让自己的学生或家人在拍卖会上举牌以比较高的价格拍下,以便为自己在家卖画创造价格空间。
画廊的发展还受困于行业内部的鉴别真伪与作品来源问题。分管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的胡月明说,现存的画廊为何90%以上经营当代艺术,一方面固然是因为近现代作品存量有限,另一方面确实是因为对保真性要求极高,单凭一位或几位专家都不能轻易对一件作品的真假做出判断。
“诚信画廊”能否化解艺术品市场隐忧?
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放任画廊“低位运行”,不利于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尤其在中国艺术品市场已经意识到近年的炒作“虚火”之害后,画廊在稳固艺术品价位方面的优势更为凸现。
胡月明说,拍卖会有“放大”效应,甚至为追求“纪录”有不诚信行动。相比之下,画廊是按照市场价来确定艺术品的价格,较为真实。另外,比起一家拍卖行一般每年只举行两次拍卖会,画廊能随时随地待客,同样有利于艺术品市场的常态、平稳发展。
为此,文化部近年来从修炼“内功”入手,逐步建立、完善画廊的进入和退出机制。我国的“诚信画廊”目前已达到4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