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和平区中山社区的55岁居民王靖宇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收藏爱好,那就是专门收藏日军侵华的罪证。如今,他收藏的日军侵华出版物多达500多种,全部都是日文原版的。 11月3日,王靖宇告诉记者,他从小就对日本侵略中国的行径感到很气愤,在念复旦大学时开始注意收集日本侵华期间印刷出版的书籍、画册等。20多年来,他已从全国各地搜集到不少珍稀的图书资料,在他的珍藏中,可以看到《满洲事变写真帖》、《上海事变纪念写真帖》、《日本陆军写真帖》、《从军集》等充分证明日本侵华内容的文字及图片。(记者 陈凤军文并摄) 近几年,红色收藏急剧升温,并在藏界成为了一种时尚,参与者与日俱增,收藏范围也越来越广。例如照片、报纸、杂志、瓷器、电影海报、国画、油画、漫画、年画、连环画、版画、雕塑、像章、红宝书、大字报、红卫兵袖章、刺绣、火花、烟标等等,甚至连一些不起眼的东西都成为藏家关注的对象。比如毛主席领导的革命和建设时期发行的粮票、布票、烟票、糖票、车船票等。 39平方米的居室里藏着一万多件革命文物,摞在一起6米多高的文字材料,是董士军的革命文物收藏给人的最初印象。他说:“革命文物的价值所在,就是凝结了革命者的精神,收藏的目的从浅层次讲是怕文物流失,更重要的是要让这种精神能流传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