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民间舞蹈――颍上花鼓灯》邮资封赏析

[日期:2007-11-0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江志伟 [字体: ]
  颍上花鼓灯邮票
  安徽省创作歌曲《好一个花鼓灯》刚刚荣获第十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民间舞蹈――颍上花鼓灯》邮资封也正式发行并引来好评。因为它不仅实现了“东方芭蕾入方寸”的夙愿,更使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邮品系列又增添了一枚新品。

  《民间舞蹈――颍上花鼓灯》邮资邮票,入票图案为乡场上的花鼓灯双人歌舞表演。

  包括颖上花鼓灯在内的安徽花鼓灯艺术,不是一般的民间舞蹈艺术,而是“我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作为汉民族舞蹈代表之一的、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它已被国务院正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关于这枚邮票的背景,应该注重于花鼓灯的辉煌史:这种“把情节性的双人歌舞与情绪性的集体舞蹈有机结合起来,创造了比较完整、系统的民间歌舞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和浓郁的民俗特征”的花鼓灯艺术,曾经吸引了我国著名舞蹈家戴爱莲,早在1951年就从北京赶来蚌埠学习与研究;安徽花鼓灯老艺人冯国佩,也曾应邀上北京传授花鼓灯艺术。周总理还赞誉花鼓灯为“东方芭蕾”。花鼓灯艺术在安徽蚌埠一带的百姓中间根深蒂固、深受喜爱,所谓“千般锣鼓百班灯”,祖祖辈辈、男女老少都会玩灯、都爱玩灯,街头巷尾都有花鼓灯班、都有玩灯艺人。

  通过这枚邮票,人们可以获得诸多关于花鼓灯艺术的知识。花鼓灯是一种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它主要由舞、歌、锣鼓演奏组成。其中的舞蹈演员,男的称作“鼓架子”,女的称作“兰花”,邮票画面里就兼有鼓架子和兰花两个角色。道具常用的是岔伞、手巾和折扇,邮票画面和邮资封图案里就分别展现了这些道具。舞蹈样式包括“大花场”、“小花场”和“盘鼓”,艺术风格热烈、奔放、敏捷、灵巧、优美和细腻。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楷书特种邮票首发仪式5日在大雁塔南广场举行
下一篇:二战中有趣“邮票战” 德军偷梁换柱扰乱敌军心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