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间(民国十五年),贵州境内因多山,交通不方便,汇费较高,商民往来大量购买高面值邮票,以代汇款,致使邮政遭受损失。在这一时期,有些地方邮件常有被抢劫之事发生,邮局为了防止邮票被劫后,扩大流散范围,多在邮票上加盖地名。因此,北京邮政总局特发行一套限“黔”贴用邮票,在北京二版元数票上,以五号宋体字加盖红色“黔”字样。从以上两种情况来看,限“黔”贴用邮票兼有“防倒邮票“和“防盗邮票”的性质。
发行枚数
对于这种邮票的性质,《中华民国邮票目录》(人民邮电出版社1998年5月第1版)152页标注名称:黔普1北京二版牌坊“黔”区贴用邮票。发行时间:1926〔民国十五年),字体:宋体字加盖。红字1元(褐、橘棕)、红字/2元(棕、蓝)、红字/5元(绿、红)。发行单位北京邮政总局。另小字加注:另有红字/10元、红字/20元两种未发行票。
发行时间及数量
关于确认发行的三种邮票的时间及数量,集邮前辈“惜邮”先生在《新光邮票杂志》第15卷第2期《黔贵红字加盖票之史料》中有所披露。惜邮先生曾就黔字加盖邮票的有关内容去信贵州省邮政管理局,该局在1926年11月28日以第一二四O号公函作答,披露了该套邮票的发行情况,史料极其丰富,特照录如下:“疑问解答:(一)黔字邮票系奉邮政总局加盖后颁发来黔出售,其时期甚早。(二)本区所属各邮局均有出售,其出售时期截至民国二十五年年底止。(三)因系邮政总局加盖后发来,其加盖手续无从知悉,加盖之黔字原系红色。(四)曾加盖在一元、二元、五元三种邮票上,一元者一万枚,二元者九千九百枚,五元者四千枚,余未加盖。(五)现在仅有五元者一种,约一千枚。(六)现在五元一种出售日期截至廿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来函指购如在上述日期之后收到,本局即不售卖。”
从以上回复中可以看出邮票售卖开始时间不详,截止时间为1926年12月31日。《中华民国目录》和《中国邮票史》上均定为1926年,并未注明开始发售的月份,与史料缺失有关。关于黔字加字票的具体发行日期尚未弄清楚,在旧票上贵阳日戳最者见有1931年4月2」。从发行种类和数量来看,10、20元两种面额总局并未发至贵州邮政管理局,因此称为“未发行票”是妥当的。《中国集邮百科全书》中说法不太准确。关于发行数量,因为是贵州局公函作答,具有权威性,《中国邮票史》上也采用了此说。
全套邮票的出现
此套邮票发行以后,实际使用数量甚少,对于未发行的两套邮票更是闻所未闻。
1948年3月20日为邮政纪念日,邮政总局在南京社会服务处举行邮票展览会,将历次发行的各种邮票悉数陈列,并附设未发行邮票数种,其中“限省使用加盖邮票”中的第四十一框展出了“限贵州贴用”万枚。1948年5月19日至25日邮政总局主办、新光邮票会协办的上海邮展在上海南京路中国国货公司二楼艺苑画厅举行,展品中亦有加盖“黔”字的五枚邮票,邮人终于在国内亲眼目睹了国邮珍品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