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董旭明 摄 |
![]() |
剥剥毛豆,唠唠家常 |
中新浙江网11月3日电 随着杭州市邻居节的临近,杭城各街道各社区的邻里活动频繁。昨天,湖滨街道发行了首套“邻居节”纪念邮票。
整套邮票共有12张,每一张邮票的画面,都展示了一个动人的邻里故事。手捧南瓜的朱云菊,讲述的是邻居节的来由;穿着围裙展示刀功的史文渭,正在把无刺鲫鱼的秘诀传授给邻居……12个故事,是社区感人故事的代表,邻里情的见证。
家住见仁里4号二单元402室的朱云菊,正是南瓜故事的主人公。2003年8月的一天,朱阿姨与往年一样,到菜场去买了个老南瓜,说也奇怪,“那次烧南瓜时,香味特别浓,味道也特别甜。这么好的南瓜,一定得分给邻居们尝尝。”说干就干,她把分好的南瓜,一碗碗送到了邻居们的手里。一个南瓜,就这样把一片情送到了居民心里。
鱼肉好吃,鱼刺却难以下咽。而青年路社区的史文渭阿姨有个绝招——无刺鲫鱼,不管是年纪大的还是年纪小的,都不用怕吃鱼被刺卡住了。“把鱼横着放好,然后,用刀横着切下去,间距越密越好。当你听到吱吱声时,就说明那些小刺被切碎了。大刺当然还在,但小刺被切得很细,吃起来相当于没刺了。”家住见仁里小区4幢3单元501室的包家荣,是史阿姨带的徒弟之一。如今,手艺相当不错的他,笑着说:“跟史阿姨学了两三天刀功后,我做的鱼,都成了家里最受欢迎的菜了。”(作者:何丽娜、丁春早、孙连兴)
社区保洁员尤丁茂——三千领地一扫而光
50多公斤的垃圾筒,56岁的尤丁茂师傅一只手轻轻松松拎起来倒进垃圾车。说要采访他,他吃了一惊:“我,我有什么好采访的,我做得又不够好。”
尤丁茂说,年轻时是军事教练,手下好多兵呢。十年前刚开始拿扫帚,每次一扫街大家就笑得前仰后合:“老尤又在耍棍哪!”还是居委会主任亲自教他怎么扫地。不过,现在老尤的“领土”不小,3000平方米!
“我这个人啊,你要是说我好,我得想想我到底有没有名副其实,你要是说我不好,我当你是贴心人!你是为我好才批评我的,对不对?人喊一嗓子,尤师傅,那边楼道脏了,我还得谢谢他!”老尤这个脾气挺有个性的。
11年来,自打有了尤师傅来扫街,大木桥社区的工作人员们再也没费心过社区卫生。不用管、不用催,早晨7点不到,老尤一定把那3000平方米扫得干干净净;傍晚6点多,老尤还在路上,草丛里捡食品包装袋、空瓶子。遇到落叶多,老尤最多一天清理7车垃圾。
老尤最“怕”两种人,一是到处贴小广告的,二是把垃圾筒翻开来捡破烂的。早上扫干净“领地”后,为了巩固劳动成果,他整天都在不停地转悠,就怕小广告冷不丁四处乱飞,或者捡破烂的不声不响把垃圾筒翻了个满地狼藉走了。
看到记者来,居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就夸起他来。80多岁的老太太说,上次她倒垃圾,不小心把钱包也倒进去了。按卫生规定,垃圾可不能摊开来。尤师傅自己担了这责任,把整个垃圾站的垃圾一包包都翻出来帮她找,找到后还把垃圾都重新打扫干净,一点都没有怨言。
社区里的熟人们说,老尤夫妻俩在朝晖大木桥社区你扫街来我看车,乐呵呵地挺开心,看来真是闲不住呀。(作者:胡海岩、陈雷)
陪孤老走完最后的路
昨天,残疾孤老夏仲英的家人捧着两面写有“热心相助,亲切关怀”和“阳光社区,和谐之家”的锦旗送到了杭州古荡街道文华社区,他们感谢社区帮助夏仲英老人度过了最后的日子。
71岁的残疾老人夏仲英独居在文华社区的桃源春居小区里,是社区重点照顾对象。今年他因膀胱癌住院治疗,回来后身体非常虚弱。固执的他既不肯再去住院,也不肯请保姆照顾。眼看着慢慢丧失生活自理能力,连烧饭、洗脸都成问题。文华社区工作人员心急如焚,一面和他远在常州、上海的亲属联系,共同动员他尽早入院治疗;一面每天轮流上门为他送饭、烧开水、服侍他洗脸刷牙等。夏大伯的亲属赶到杭州见了这一切,十分感激。
10月27日,夏大伯去世后,社区又帮着照料后事。夏大伯的哥哥握着社区工作者的手感动地说:“谢谢你们这几年的照顾,谢谢你们陪他走过这最后的日子!”(作者:朱妍、赵红燕)
干杯!为了27年的情分
吴凤仪大妈带来了酥鱼和水果拼盘,张土珍阿姨抱来了一大锅酒酿圆子,程澄清大妈带来了自己酿的青梅酒……几天前的一个中午,杭州下马塍社区日晖新村80户即将动迁的居民,各自带着自己的看家菜,相聚在社区活动中心,为27年的邻里深情干起杯来。
吴凤仪大妈告诉记者,因为道路扩建,他们所住的日晖新村5幢楼房即将拆迁,大伙就要各奔东西了。这些天来,邻居们每每讲到分别,都有一种恋恋不舍之情。“让我们在临走前,好好聚一聚吧,叙叙我们这些年来的邻里情。”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一起。
难忘邻里相处的点滴感情。早一步搬走的钱雪莲大妈很激动,她说,在日晖新村居住的那些日子里,邻居们都相处得十分和睦。虽然她搬走了,但一直想回来再看看大伙。
难忘邻里间的相互帮助。吴阿姨的丈夫因为一次意外,导致生活无法自理。住在楼下的陈师傅经常主动帮助她家。有一次,丈夫突然离家出走,就在她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时,邻居们自发地帮助她寻找。最后,在派出所民警的帮助下,找到了丈夫。
难忘腊八粥的飘香。每年的腊月初八,大伯大妈们都会自发地在一起煮腊八粥,一大锅一大锅地煮。看着邻居们喝着熬好的粥,内心真是高兴啊。
难忘邻居们的歌声和舞姿。吴凤仪阿姨说,自从社区有了老年活动室后,大家经常聚在这里,搞一些文艺活动。“我们每周二、四、六跳民族舞,周五跳交谊舞,周一唱歌,活动可多了,热闹得很。”
这顿离别前的午餐,大伙边吃边喝边聊,整整持续了两个多小时。临别时,不少人相互留了电话,相约以后还要经常聚一聚,把这份珍贵的邻里情,永远持续下去。(作者:李小红、裘净婧、方云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