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疯狂的和田玉热:被神话还是被欲望左右?[图]

[日期:2007-11-03] 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 [字体: ]
 

疯狂和田玉 “资源告急”下冷静收藏

和田籽料 资料图片

   新疆和田玉,一种价格可以超过黄金几十倍的玉石,怎么能不让人疯狂?继田黄、翡翠热之后,国内又掀了一股范围更广的和田玉热。新疆和田玉原料专场拍卖会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此起彼伏,大大小小的地摊、玉石市场、古玩市场里,和田玉的人气几乎盖过了翡翠珠宝、瓷器书画。

    一边是不可再生资源,一边是价格神话,和田玉热还是不是正常的温度?人们还能从中收藏些什么?

    和田玉为什么这么热

    “万山之祖”昆仑山,在海拔5000米高的山岩上,长期风化的碎块崩落在了山坡上,经雨水冲刷,有的又被带入了河中。后来,人们在河床中采集到的玉石,就是今天创造了天价神话的和田籽玉。

    “和田籽料羊脂玉,50万。”这是北京古玩城的一位玉器商对一件拳头大小的玉石给出的价钱,从他轻松的口气可以感觉到,对于一克1万元的羊脂玉而言,这个价钱并不足为奇。而20多年前,最好的和田白玉籽料的价格一公斤也只有几百块钱。

    家门口竟然有这样的大宝贝,新疆和田地区的玉料开采一发不可收拾,资源的破坏迫使当地政府加大了对玉料滥采的控制,没想到竟然带来了玉原料价格的疯涨。2003年“非典”之后,也就4年时间,新疆和田玉的原料涨幅就达到了10倍,籽料的涨幅更高,10万元一公斤的一级籽料,现在是100万元一公斤,一窝几克的和田玉籽料叫价百万元,也没有人会觉得卖家是个疯子。

    疯狂,这样形容当下和田玉的价格也许不为过,但是人们对和田玉的推崇却是有理由的。中国人爱玉由来已久,殷墟妇好墓出土了和田玉制作的时代最早的玉器;春秋战国以后,和田籽玉逐渐占领了历代帝王和王公贵族用玉的统治地位。历经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和田玉制作的艺术品记载了每一朝的文化和兴衰。

白玉雕十六罗汉山子 资料图片

    而早在和田玉价格大幅上涨之前,国内明清玉器收藏早已蔚然成风,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一件清乾隆年间的白玉雕十六罗汉山子,以956万元人民币成交,创造了中国古代和田玉成交的最高纪录。

     “和田白玉承载了中国太多的文化,包括物质和精神的,价格上涨也是理所应当的。”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专家沈崇辉说,2002年以来,国内的翡翠收藏投资先热了起来,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珠宝玉石市场开始走向成熟,在翡翠热的带动下,和田玉市场也开始启动了。

    “翡翠主要产于缅甸,和田玉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玉料,缅甸翡翠的价格已经很高了,中国的和田玉为什么不能高?”多年来研究玉的沈崇辉语气激昂,“价格上涨的速度快也是正常的,因为人们觉醒了,认识到了和田玉的价值,白玉虽然没有翡翠的感官刺激更强,看上去只是白而已,但在品位高的爱玉者把玩下,会产生脱俗的灵气,是其他青海玉等望尘莫及的。”

    “非皮不买”的误区

    “你看这皮就知道了,是籽料不是山料。”一位玉器摊主向买家强调着自己出售玉石的等级。不论是在新疆和田,还是在北京、上海等地的玉石市场,一些摊位出售的玉石上也都裹着一层深浅不一的黄皮。据了解,目前玉石市场上,和田山料和籽料的价格差最高可达十倍,而同样的料,有皮的要比没皮的要价高出近一倍,这层皮为何成了金字招牌呢?

     “一些玉石的皮子都是人为染上去的,为的就是使购买玉石的人相信是籽料。”沈崇辉告诉记者,为什么用皮来造假变成了一种趋势,因为很多人走入了一个误区:“非皮不买。”认为皮是籽料的代表,光看皮不看肉,不从玉质上去鉴别,实际上山料玉能够磨角染色冒充。

    “造假者手段高超,不但内行人连呼上当而不自知,有时连造假者自己也分辨不出来了。”业内专家提醒人们,要科学地鉴赏和田籽玉,不要让牟取暴利者的石皮骗局得逞。此外,对于一些类似的误区也要摒弃,比如“惟白不买”,认为和田玉越白越好,其实和田玉并非越白越好,俄罗斯白玉就比和田玉的白度高,但价钱却比和田玉低很多。

    “资源告急”下冷静收藏

    在中央电视台不久前的报道中有这样一幕:“在玉龙喀什河的挖掘现场,原有的地貌被破坏,除了这样的大坑一个接着一个,就剩下挖掘机带起的尘土在河道里飘散。”“玉龙喀什河的玉很快就要被挖光了!”在这种声势下,人们在去买和田玉籽料时竟然都有了一种紧迫感。

    “已经有人在大量囤积和田籽料。”沈崇辉说,新疆籽料每年开采的只有10吨左右,根本不能满足需求,并且一些企业开始大量收购,形成了籽料告急的状态,但他不认为是价格炒作。

    这股来势凶猛的和田玉热,也引起了收藏界以外人士的关注,他们提醒人们玉文化传播力度貌似加大的背后,可能是地方政府对于GDP不遗余力地追逐,是贫困地区脱贫的热望,是逐渐富裕起来的国人对于自己财产保值增值的扭曲性认知。央视的报道则指出,“在这场热闹的背后,我们隐约看到了一股强大的资本的力量,它实际上与近些年炒热普洱茶、茶花、翡翠、寿山石、鸡血石的力量如出一辙”。

    受和田玉新玉价格猛涨的影响,老玉的收藏市场也起了变化,中国嘉德加大了明清玉器的拍卖力度,在今年秋拍中增设了玉器专场,“古玩一旦进入了买卖环节后,拼的是资金的承受能力、心理的承受能力,看你能不能扛住。”玉器收藏界人士倒没有市场价格大幅震荡的担心。

     新玉价格高但并不是泡沫,沈崇辉举了一个同翡翠对比的例子,“拿最高端的翡翠和最高端的白玉作个比较,一个种份和水头都极佳的翡翠戒面可以卖到3000万元,而一块同样大小的高端白玉却卖不到这个价钱,说明高端和田白玉还有一定的上涨空间。”不过他也建议,和田籽料并不个个都是羊脂玉,俄罗斯玉、青海玉也有羊脂玉,同样值得收藏。(于娜)

    和田玉价格暴涨引发新疆当地私挖滥采[图]

    电影《疯狂的石头》去年风靡一时,片子中的盗贼和警卫,围绕着一块价值连城的翡翠,演绎出了一幕幕阴差阳错的喜剧。现在,一幕现实版的《疯狂的石头》也正在上演,不过它的主角不是翡翠,而是身价飙升的和田玉。虽然这一版《疯狂的石头》没有像电影中那样明抢暗偷,但争夺的激烈程度却一点也不亚于电影中的场面。

    新疆和田玉遭遇投资狂热调查:十年涨价千倍

    “君子比德与玉”,近年来国人对玉的附庸热潮再起,风雅的背后,演绎的是残酷与刺激的财富故事。

    有7000年历史的和田玉在最近短短的10年中价格飙升了千倍多,开采、交易、收藏都近疯狂,在和田玉最主要的交易城市——新疆和田和乌鲁木齐,今年最主要的刑事案件即为盗玉,《疯狂石头》中的故事不断上演,现实的传奇性甚至远远超过电影。

    普洱、黄金、翡翠、田黄、寿山、古董、字画……在各种投资品涨声一片、投机横行的旋律里,和田玉的涨势极具代表性,貌似玉文化传播力度加大的背后,是地方政府对于GDP不遗余力的追逐,是贫困地区脱贫的热望,是逐渐富裕起来的国人对于自己财产保值增值的扭曲性认知——“跑不赢刘翔,也要跑赢CPI”??

    和田玉价翻数番 投资神话透支未来升值空间

    它们只是一块块石头,生在4000米以上的昆仑山,风化崩落后躺在冰冷的河床里不知多少年;但它们是比黄金更昂贵的宝贝,一出水便引来炒家趋之若鹜,几经倒手后,身价也狂飙几十甚至上百倍……这就是被称为“美玉之王”的新疆和田玉。借助无休止的价格上涨,一幕幕暴富神话正在不断上演,一个个巨大风险也正在累积。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鼠金银纪念币市场展望
下一篇:无器何以容道 文房四宝路在何方?[图]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