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老玉精彩胜“新工” 引起拍卖收藏界专家关注

[日期:2007-10-27]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 [字体: ]
  在近年的玉器收藏热中,有一个奇特的现象:一些收藏者只重材质,不看年代;只重“新工”,轻视老玉。其实,古代玉雕虽然工具简单,没有什么现代化的电动工具,但是其中的精品同样雕工精细,巧夺天工。最近,中福古玩城“嘉缘堂”收藏的一件明代青白玉雕笔舔《五牛图》,就引起了拍卖收藏界的专家和收藏爱好者的关注。

  唐代韩滉的《五牛图》,画五牛于一长横幅上。五牛的体态神情,无一雷同,各牛的姿势真切生动,笔墨简劲,色调自然,画出一种朴实的田家风味。该画意成为后代表现的重要题材和表现手法。青白玉雕笔舔《五牛图》受唐代韩滉的《五牛图》的影响,同样取材于五牛,长24cm,宽17.2cm,厚2cm。正面采用浮雕形式表现,玉体通彻,绝无杂质,它与韩滉画中的五牛形态不同,或卧、或行、或站、或回头顾望、或轻嚼嫩草,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牛的生活形态和习性,造型生动,形貌真切;反面正中刻有乾隆年制款,四周有印章4枚,规整排列,相得益彰,不偏不倚。巧夺天工的构图,灵动飘逸的线条,神态极其逼真和生动,雕刻的形状立体感极强,刀法圆润、细腻,雕形凸现神韵,以独特的艺术魅力使之也成为绝世佳品。可以想见,此作品出自民间工艺大师之手,神来之笔,极尽其妙。

  据上海著名古玩鉴赏家徐国喜先生考证,宋、明时期,玉器制作以生活使用器皿为多,明代玉雕追求婉约流畅、传神达意的风格,玉器行称为“粗大明”,“粗”指不表现细部,“大”即厚重,这是今天鉴别明代玉器的一个依据。由此可判定,此笔舔应为明代高手所为。那么,此笔舔为何刻有清代乾隆宫中收藏印?据分析,此笔舔可能是民间珍品进贡皇室,乾隆帝偏爱有加,令工匠按当时皇宫要求在背面加刻印章5枚,成为乾隆书房赏玩之物。

  在近年的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乾隆白玉觥,估价4万至6万美元,成交价则达到了65.6万美元。另外一件精美绝伦的白玉带盖“英雄”合卺杯估价10万至15万美元,成交价则达到了42万美元。北京翰海在2006年推出的“怀德堂珍藏清代玉雕”专场拍卖会等。在这些专场拍卖中,“乾隆玉”无一例外创出了高价,其中在“阿兰·哈特曼及夫人西蒙·哈特曼重要玉器珍藏”专场拍卖会上,一件十分珍罕的清乾隆御制白玉雕上方山角杯,以超过1100万元的价格拍出,创下白玉杯的世界拍卖纪录;在翰海的“怀德堂珍藏清代玉雕”专场拍卖会上,清乾隆白玉仿古蟠龙花觚以143万元成交。明清玉器行情的走高,也许会改变一些收藏者对老玉的看法。
 
 
 
 
 


阅读:212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北京邮政圆满完成“十七大”邮政通信服务任务
下一篇:河南一民间收藏人收藏一组清代皇室照片(组图)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限会员登陆后发表评论)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