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中国免资邮学会成立一周年之际
乘着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下发《关于附加费及免资品参展的几点意见》的东风,作为一项非常特殊的集邮门类——免资集邮热在海内外迅速升温。上海是新中国地方纪念免资封、片、简等邮品的发端之地,汇聚了不少这方面的资深藏家、研究者,2005年8月28日,以本地免资集邮爱好者为主发起、面向全国乃至海外同好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免资邮学会,免资集邮爱好者从此有了自己的家。
成功挂靠
中国免资邮学会的成立受到著名集邮家邵林、刘广实、唐无忌等的关心和支持,邮学会成立的消息一经传出,各地免资集邮爱好者纷纷申请入会,会员人数很快超过50,包括国内主要省区市及港台。邮学会创建伊始即制订了相应的规章,完善体制,力求高起点开展活动。在会员一致推举的薛魁武会长为首的领导班子带领下,认真准备材料,当年底即获得批准,成功挂靠上海市集邮协会学术委员会,为今后邮学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定期研讨
中国免资邮学会利用本地会员较为集中的优势,一开始便确定了双月聚会研讨的制度,在名誉会长张亚圣的支持赞助下,有了固定的活动场地,加上每次均有数十位会员参与,间有外地会员参加,使这项制度得以坚持。每次研讨或定有一个主题,或针对圈内外热点,会长薛魁武、副会长王勇自费打印资料、会员各自展示实物,场面热烈、内容丰富,取得良好效果。
出版会刊
根据中国免资邮学会成立大会决议,由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勇组成编委会创办会刊《中国免资》,日常每季度一期简报型,年终或年初出版一期杂志型年刊作为学术交流平台。2005年底,《中国免资》简报型第一期试刊号顺利出版,16开四版简报型套红印刷,以后按此样式每季一期正常出刊。会内外人士踊跃撰文,《中国免资》的质量受到集邮界普遍认可,不仅会员爱不释手,会外集邮者也争相索刊,每期百余份均一抢而空。此外,邮学会还利用上海集邮节等重大集邮活动,有重点分发《中国免资》,进一步扩大了邮学会及会刊的影响。而第一期《中国免资》杂志型年刊也在紧张有序的筹划中。
广泛交流
中国免资邮学会鼓励会员交叉参加邮政用品、邮政附加费等其他专项集邮活动,与上海及外省的多个民间集邮团体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会长薛魁武、副会长杨定虎、王勇等参与接待外省来沪访问集邮者,筹划组织2006年上海集邮节的专场活动,树立了中国免资邮学会良好的对外形象。2006年初,中国免资邮学会举办新春茶话会,邵林、刘广实、唐无忌等集邮名家悉数受邀到场。远在贵州的中华全国集邮联名誉会士郭润康慷慨捐赠了一批免资邮品,连同会员捐赠品, 邮学会在互联网及茶话会现场先后举办了小型拍卖会,所有邮品皆成功拍出,所得全数作为 邮学会经费。多层次、多方位、多样式的交流,增进了会员间、各民间集邮团体间的友谊,创造了和谐的集邮环境。
积极参展
组集参展是衡量集邮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免资邮学会正是在全国集邮联对新中国地方免资邮品参加正式邮展开禁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自然聚集了一批富有组集经验的免资集邮高手,他们手中不乏现成或已在不同级别邮展获奖的免资邮集。中国免资邮学会的成立为他们提供了更大施展的舞台。最为突出的是,由全国集邮联赞助2005年11月6日至8日在湖南澧县举办的中华历史文明全国集邮展览上,中国免资邮学会理事河北石家庄的于华晶与赵玉杰两位合作的《西湖博览会免资明信片》一框邮集喜获一等奖。而与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2006年6月30日至7月4日在山西太原市主办光辉的历程——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全国集邮展展同步举行的首届全国公安民警集邮展览上,中国免资邮学会理事福建泉州的杨建财携其在2004年福建省职工集邮展览夺得邮政用品银奖的《地方发行纪念免资邮品(1983.10~1994.12)》4框邮集,再次荣膺三等奖,为免资集邮在全国性行业邮展中占得一席之地。
大力宣传
除了会务活动、邮集参展,民间集邮团体的成长还离不开宣传。中国免资邮学会的会员发挥各自特长,副会长徐冶敏相继在《中国集邮报》、《集邮报》、《天津集邮》、《湖北邮电报》等报刊报道中国免资邮学会的相关活动新闻,参加免资邮品属性、辨伪的媒体讨论;于华晶与赵玉杰则公开发表了《西湖博览会免资明信片》的组集研究体会,从学术层面为免资集邮鼓与呼。与之呼应,中国免资邮学会先后在“邮政用品网”(http://bbs.yzypw.com/)、“易集藏网”(http://www.ejicang.net/)先后开设了“免资集邮”和“免资邮品”专页。副会长王勇2006年8月17日又创办“中国免资集邮网”(http://www.mzjiyou.com/),为广大爱好者开辟了广阔无限的研讨、展示、交易等全方位交流平台。
岁月荏苒,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成立一周年的中国免资邮学会毕竟还很稚嫩,需要各界备加呵护,会员齐心努力。相信明天会更好!
图1-3是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名誉会士、老一辈集邮家郭润康、赵人龙以及天津著名邮学家李明分别为中国免资邮学会成立一周年的题词,表明中国免资邮学会的收藏研究得到传统集邮界的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