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1日)是东莞市集邮协会成立19周年的纪念日。说起叶超岳这个名字,东莞1000多名集邮爱好者都翘起了大拇指。今年86岁的叶老,从1944年开始集邮,历经“文革”时期集邮受挫等,至今已收藏了2万余枚邮票,其中新中国发行的邮票基本上收集齐全,被人誉为东莞集邮界的老“邮矿”。
【结缘】商号信件触动集邮爱好
昨日,记者来到叶老家中看到,眼前这位八旬老人仍然精神矍铄。“心情不好时,我就去翻翻邮票,一下子就会感到很愉快。”叶老说完,引着记者到他的卧室去欣赏他的“宝贝”。记者看到,整理的邮册满满地堆了几个柜子。
这些邮册,凝聚了叶老60多年的心血。以至于在搬邮册出来时,叶老都不愿意旁人帮忙,非得亲手小心翼翼地拿。
叶老回忆道,东莞的集邮风气最早可追溯到解放前。当时,他的家乡道滘镇的工商业有水路口岸,商号往来信件较多,花花绿绿的邮票引起了一些商人和教育界人士的兴趣,开始收集信封上的邮花并进行交换。但当时真正集邮的人不超过10人。
当时做小学教师的叶超岳,便是这些“元老”级集邮者中的一人。他说,他大约是在1944年开始收集邮票,也是看到一些商号信件上的邮票很漂亮,而受触动的,当时主要是收集一些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邮票。当时,东莞还没有邮票门市,除了从商号信件上收集,主要是委托朋友去香港带邮票回来,或者写信过去邮购。
“外国的邮票很精美,每收到一张,都够兴奋好一阵子。”叶老说,新中国成立后,他开始专注于收集中国邮票。当时,镇上唯一的邮政代办所偶尔也会有一些纪念邮票出售,多为单一的天安门普通邮票,图案是清一色的天安门,如政协会议、建国纪念等邮票,设计精美,图案好看,但是很难买到。
记者看到,叶老收集到一套1949年10月8日发行的《全国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纪念邮票。据悉,那是新中国第一套邮票。“此后,基本上新中国的每套我都有,即使没有,我也会想尽办法补齐。”叶老自豪地说。
花了五六年时间才收集全的《毛泽东诗词》。
【波折】“文革”被指资产阶级情调
1958年,叶超岳从道滘调到东莞县教育局工作,与教师和学生的接触面更广了,师生们知道他酷爱集邮,信件上的邮票都撕下给他送来。
而去邮局买邮票也成了一种习惯,有什么就买什么,去多了和邮局的工作人员都“熟透”了。
尽管如此,当时在东莞还是很难收集到十分齐全的邮票,为此,叶老经常前往广州淘邮票。叶老说,当时在广州文德路有一个邮票门市部(后迁往中山路),种类齐全,大多是全套出售。虽然东莞离广州不远,但当时交通还比较落后,去一趟不容易。但他在珠江上的“轮拖渡”(俗称巡城马)有个熟人,经常为商号传递货单和货物,而且免费乘船、食宿,他都托这个熟人购买邮票。
另外,叶老也经常向北京、上海的邮商购票,如著名的邮商钟笑炉、五洲邮票社等。这些邮票商信誉好,不满意可以退货,后来都成了知心的邮友。
但好景不长,到了“文革”时期,叶老的集邮受到严重打击。“一言难尽啊,这段挫折,说起来有些凄惨。”谈到这段经历,叶老的语气有些沉重,他告诉记者,那时候,集邮被看作是“资本主义的尾巴”,认为这些邮票是帝王将相、花鸟虫鱼,属于资产阶级情调的东西,单位“造反派”知道他喜欢集邮后,就到他家里来抄家,把邮集全部搜去烧掉,很多都不知去向,让他伤心了好长一段时间。
不幸中的万幸是,由于“造反派”中有一些重要人物是叶老教过的学生,又悄悄地将一些给他送了回来。但为了避免招来灾难,叶老还是把大部分给处理了。那几年,他也基本放弃了集邮。当然,有时候还是抵挡不住“诱惑”,偷偷地收集一些零散的邮票。那时他下放到乡下搞农村革命运动,负责宣传队工作,结识了一些邮友,以交换等方式集邮。
那段时间,由于不鼓励集邮,很多邮票都是分几批零散发行,收集难度很大。叶老收集的一套“文革”时期发行的《毛泽东诗词》邮票,便是用五六年时间才收集齐全的。
【心愿】带旺集邮氛围实行“四包”
1986年,叶老从教育战线退休,在退休的20年里,他有了更充裕的时间集邮,集邮变得更狂热和系统。
为了更好地保存邮票,叶老自制了软、硬两种邮册,用当时的油印设备印好文字资料,并制好护邮夹。叶老指着邮册上的一些工整的标识说,这些蜡版字也是自己刻出来的。而整理这些邮册,有时一弄就是一年时间。
退休后,叶老也开始发动身边更多人集邮。在叶老的直接参与下,1987年,他协助县邮电局筹备成立了东莞市集邮协会。而把这个协会办好,把东莞的集邮氛围带旺,也成了叶老晚年最大的心愿。叶老还领衔组建了教育系统的一个集邮兴趣小组,20多年来稳定保持了十几个人的规模。
据介绍,由于叶老空余时间较多,还对小组成员实行了“四包”,即包订票、包取票、包送票和包介绍邮票。
“每次去买邮票,我都尽量多买一些,有人缺的他就免费给他们。
时间长了,还有人误以为我在做邮票生意赚钱。“叶老有点不爽地说,现在年岁大了,跑来跑去替人买邮票太辛苦了,而且要帮那么多人分邮票、送邮票,有时候邮友半年都不来拿票,开展难度越来越大,估计到明年就不再”四包“了。
【痴迷】再多钱也不卖“宝贝”
记者了解到,在叶老收集的邮票中,有几套十分珍贵,市价在数万元。“考虑过将你的邮票卖出去一些吗?”面对这个问题,叶老一口答道:“再多钱也不可能卖,我集邮不是为了赚钱。”
叶老收藏的邮票中,最贵的要数1968年7月20日发行的《毛主席语录(2)》,市价在3万元以上,而且价格还在不断上涨。另外,还有好几套都在万元以上的市价。东莞市集邮协会有关负责人王晓强认为,叶老作为东莞一位集邮老前辈,其痴迷程度是让人敬重的。每一套邮票对于叶老来说,都不能以金钱来衡量其价值,邮票应该是叶老生命中的一部分,是其快乐和健康的源泉。如果叶老为了赚钱而集邮,他应该每一种邮票都收集很多套,然后再加以炒作或买卖。
叶老说,他现在每月有几千元的退休金和补贴,基本上都花费在集邮上,生活也没有什么困难,反而是集邮才能让他感到愉快,为了集邮他不在乎钱,家里人虽然不怎么爱好集邮,但都不反对他。有一次,为了收集一枚他急缺的《梅兰芳舞台艺术》邮票,他准备了4万多元现金去广州购买,但由于一位香港鉴定专家不在广州,他还是没敢买下来。“这是一个小小的遗憾。”叶老说。
人物简介
叶超岳,东莞道滘人,1920年生。1942年开始先后在学校、教育局工作,1986年退休。1944年开始接触集邮,是目前东莞最早开始集邮、集邮时间最长的人之一。现为东莞市集邮协会顾问。(编辑:冯怡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