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来自17世纪的黄花梨床 主人想为它找到好归宿

[日期:2007-10-16]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 [字体: ]
 

    “这是见证了湖南历史的文物,我最大的愿望是本地的博物馆收藏它,其他个人出再高的价位,我也不会转让。

    ”近日,56岁的张新生向记者谈起了他最得意的藏品——17世纪黄花梨架子床。在日前举办的中央电视台“民间寻宝,走进长沙”活动中,这件藏品被权威专家一致推选为“长沙十大民间宝物”之一,并成为10件宝物中估价最高的藏品(其中有一件宝物未给出估价)。

    为寻宝物辗转三省区

    “当时我不惜卖掉了收藏多年的整整两车古家具,凑足18万元,才买把它买了回来。”谈起收藏这件黄花梨架子床的经过,张新生感慨地说。上世纪90年代初,张新生听说望城县有一张黄花梨架子床,立即赶去,没想到已被一名桂林人收走了,他马不停蹄赶往桂林,不巧的是这张床又被一贵阳人淘走。张新生追寻到贵阳,总算见到宝物的“庐山真面目”。几趟下来,路费、运费就花了8000余元。

    “上世纪90年代初,长沙收藏界对古家具收藏认识很浅,圈里很多人都不能理解我的作法。”张新生说,北京、上海的古家具收藏起步比长沙早得多,很多外地藏友专程赶到长沙欣赏,认为这张床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藏品。

    耗时13个月恢复原貌

    当初,这张黄花梨架子床被历史的尘埃层层包裹。按照古物收藏的一般规则,应当保持藏品的原状,张新生一直不敢对其轻举妄动。通过几年的学习、考证,张新生得知,黄花梨色彩明丽、纹理细致,经过清洗才能展示其本来面目。他费尽周折找到中国古代家具权威王世襄,又请来博物馆的专家现场指导。耗时8个月,前后清洗了5遍,这张床终于显露出黄花梨本来的明黄色泽。2004年,张新生又耗时3个月,辗转福建、浙江、上海等地,订做仿古的棕绷、藤席,终于使这张黄花梨架子床恢复了历史原貌。

    想为藏品找个好归宿

    据考证,黄花梨是郑和下西洋时,从南洋(包括海南岛)采购的珍贵木料之一,受到明代皇室青睐。这件藏品用海南黄花梨制作,工艺讲究,采用鼓腿彭牙式,内翻马蹄腿。平面起阳线,所有阳线表面采用凹挖工艺。张新生认为,这件藏品很可能是长沙藩王留传下来的。

    在全国有“馆藏文物在北京,地下文物在陕西,流散文物在湖南”的说法。“流散的古物中,不乏极具价值的物品。流散文物和出土文物的保护应当同步,希望本地博物馆重视民间流散文物的收集。”张新生说,因为资金的限制,他手里的大量古家具都已转让,仅留下4件最具价值的藏品。张新生希望将来能在本地博物馆为它们找到最好的归宿,让更多湖南人了解家乡的历史和文化。

    湖南省文物鉴定中心首席鉴定专家黄念曾介绍,黄花梨是十分珍贵的木材,特别是海南黄花梨,现已基本绝种。这件藏品为明代样式,简洁明快,保存完整,整体框架没有修复痕迹。黄花梨的床以拔步床较多,黄花梨架子床更为罕见。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奢华也“疯狂”150万美元的椅子不能坐[图]
下一篇:各版本红色文献 天津藏友历时多年收藏最全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