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
邮展是形象化的教科书,有很强的故事性。参观者常常被邮集中的故事所打动,从中受到教育。龙井市金光河先生,十几年来,收集了上千枚带有朝鲜民族民俗风情的中国、朝鲜、韩国等国家发行的邮票和邮品,编组了《朝鲜民族民俗风情》5框专题邮集,故事性强,体现出党的民族政策深入民心。金光河在邮集前言中写道:“勤劳智慧的朝鲜民族在漫长的岁月里,把东方各民族的文化精髓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本民族民俗风情。各民族和汉族同样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享受着平等待遇。”看了他的前言,又看了他的80个贴片上大量的、带有故事性的邮票和邮品,更加感到我国各族人民和谐相处,共享盛世成果,是得来不易的,更值得我们珍惜和爱护。
这次参展的上百部邮集,绝大部分是专题邮集。因为专题邮集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使编组邮集的人和观看邮集的人从中受到形象化教育。但这次邮展中也出现了几部极限类邮集。极限类邮集是很难收集和编组成邮集的。桦甸市的耿慧先生编组了一部《成长的快乐》极限邮集,获得了一等奖。他的前言写得令人叫绝:“孩子是天上的星辰,童年的记忆会永远伴随着人生;孩子的眼睛充满希望,少年的梦想为希望插上翅膀;孩子的双手,承托着中华的未来……让孩子的笑脸在阳光下灿烂,让成长的快乐在岁月中永恒。”他的邮集分襁褓时期、快乐的幼儿园、走进大自然、校园新天地、我们应该知道、我们应该做到几个部分,以讲故事的形式,用美丽的邮票和邮品,把孩子们成长的过程呈现在参观者面前,使人看了心悦诚服。
增长知识的展会
吉林市王锡玉先生用邮票和邮品编组了一部邮集,标题是《能源的述说》,采用的是能源自述的形式。他在这部邮集的前言中写道:“由于我们能为人类提供能量,所以人类叫我们能源。我们能源是一个大家族,有天然能源和人工能源;有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有来自地球以外天体的能源,也有地球本身固有的能源。目前能源已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条件。社会发展到今天,常规能源日渐枯竭,我们能源呼唤人类合理使用能源,节约能源;我们呼唤人类开发利用能源;我们呐喊人类和平利用原子能,保护环境,造福子孙。”看了他的邮集,增长了知识。
长春市参展者中有一位不肯透露姓名的人,用了“老报人”这个名字参加展出,他参展的专题是报纸。多年来,他一直在收集和研究报纸这个专题,虽然多次参展,但是都没得过好名次。他经过20余年的苦心钻研,终于在这次邮展中获得了一等奖。这部邮集的标题是《报纸——不再仅仅是报纸》,他在前言中是这样写的:“1605年,德国诞生了《通告报》,距今400余年。后又出现了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至今,广播、电视与报纸结下了不解之缘,广播读报、电视读报不绝于耳。报纸的影响力依然强大,报纸也不再是依靠传统技术出版的传统意义上的报纸。报纸电子版、报纸光盘、报纸网站、手机报纸的推出,使报纸跃上了技术的前沿。报纸,不再仅仅是报纸,因为报纸在与时俱进。”
要获大奖得创新
一些多年集邮的人,虽然也收集了不少邮票和邮品,但编组不成邮集,即使勉强编组成邮集,也得不了大奖。这是因为“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集邮也需要创新。
辽源市龙成云先生是一位很有创新精神的人。他原来是辽源市集邮公司经理,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一直在琢磨怎样编组一部与别人不同的邮集。他姓龙,十二生肖里他又是属龙的,他就打算在“龙”字上下功夫。于是,他有钱往“龙”上用,精力往“龙”上使。就这样《说龙》诞生了。他在前言中写道:“龙是我国古代先民根据想像和需要创造的神物,在所有动物神中龙最受人宠爱。几千年来,龙对华夏文化和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和社会民俗等影响巨大。因此,中国被誉为‘龙的故乡’。”他在这部邮集里,把龙的起源、龙与政治(帝王化身)、龙与宗教、龙与艺术等,作了详细描述,使人看后,浮想联翩。
84岁高龄的吉林大学离休干部王琏老先生,创新精神比年轻人强一大截,他的邮集标题不同凡响——《听绿》。人们都是用眼睛看绿,他却用耳朵听绿。他说:“雨打芭蕉能听到绿,风吹稻浪能听到绿,儿童吹柳哨能听到绿……”
这次高水平的集邮展览,吸引了众多的集邮迷。展出三天,邮迷们连连看了三天,他们一边看,一边记;更先进一点儿的用能拍照的手机,把对自己有用的画面保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