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一位农民20年潜心收藏地方志逾两千册

[日期:2007-09-30] 来源:山西新闻网   作者:杨学奎 [字体: ]
 在襄垣县虒亭镇有这样一位农民,他憨厚朴实,不善言谈,但他对地方志的收藏却情有独钟。20多年,他怀着对地方志的那份特殊的感情,走河南,下广东,走遍全国,历尽辛酸共收藏地方志2000多册覆盖全国31个省。他的经历见证了一个退伍军人、一个收藏爱好者的高尚情操和对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

  走出襄垣县城往西,大约30多公里就来到虒亭水库边上, 农民收藏家连利冬的临时住所就安在一座依水而建的小楼中。走进这个只有40多平米的小屋,成山的书籍刹那间塞满你的眼睛。家里除了几套崭新的书柜外,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在他看来,什么都无所谓,收藏的地方志才是家中的至宝。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和地方志结下不解之缘

  说起他和地方志的缘分,要从1986年在天津当兵的日子开始。那是一个冬天,连利冬在闲暇之余来到一家古籍书店,无意中发现了一本《武乡县志》,随手一翻,就有一见如故的感觉,平时就很喜欢读书看报的他欣然地以13.8元的价格将它买下。回到营房仔细阅读后,他发现一本县志汇聚了一个县从古代到现代,从自然到社会等各个方面的资料,一志在手,这个地方的山川、地貌、人物、史料一览无余。从此,连利冬对地方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踏上了他收藏地方志的漫漫征程。

  凭着对地方志的热爱,他的收藏一干就是20多年。这20多年来,连利冬收藏的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他爬山涉水通过购买、交流,现已收集全国31个省各类新编地方志2000余册,其中有好多是建国以来第一次修编的新方志,有的甚至是非常稀缺并对研究我国建国以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也因此,他的有关资料被收集到2004年版《中国地方志年鉴》。

  家人的漠视和怨言没有阻止他的脚步

  “你走好啦, 走了就再也不要回来!!”妻子在他每次离家时都很是不快。在妻子眼里,他不是个称职的丈夫,在孩子们眼里他不是个慈爱的父亲,在父母眼里他也不能算是个孝顺的儿子,但他对自己的收藏事业却无怨无诲。

  为了多收藏几本书,从1992年开始他便到山东青岛边打工边收集。别人回家时大多是带一些当地的土特产或给孩子买点礼物,而他总是背着一大包书,打工赚的钱也所剩无几。平时花钱很小气的他,在买书上从不吝惜,一本经过沁县老乡介绍才得来的《代县县志》,是他花2000多块钱买的。为这,妻子和他不知道吵过多少回,“你就抱着你的书去过吧!”妻子火头上总是这样说。

  2000年,他得到了1万元的贷款扶持,在距离自己村3里路的后湾水库边上连利冬购买10个皮划艇,办起了游艇中心,经过几年的经营,游艇中心从起初的皮划艇发展到后来的脚蹬船、快艇、摩托艇,收入还算不错。由于痴迷方志收藏,连利冬几乎把游艇的所有收入都用在了买书上,他在村里的3间土房早就该修了,却一拖再拖。爱人的怨言,老人的唠叨总在他的耳边回响,但他从来不后悔。他说,只要我有口气,就会把地方志收藏坚持到底。

  为了买书他节衣缩食,生活非常简朴。他不抽烟不喝酒,外出时一把水壶一个干粮袋就是他的行囊。他总是穿着一件洗褪色的衬衫,连自己都不记得有多少年没添件新衣服了。到了旅游旺季,连利冬和妻子每天守在湖边,拼命赚钱积攒资金,妻子对他的作为虽说一肚子埋怨,但在他的坚持下也只能默许。到了淡季他就外出购书,留下妻儿守家,这几乎成了他的生活的唯一轨迹。   

  一次次遭遇使他愈挫愈勇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谈到收藏的经历,连利冬的心里好像打开了五味瓶,其中的酸甜苦辣一涌而出,为了收藏他几乎把人间的艰辛尝了个遍。

  2003年初,听人说在方山县有本他找了好久没找到的《临县县志》。听到消息后,他再也按耐不住自己的情绪,当天就出发了。可来到方山县,不知是何缘由,持书人说没有了。天已经黑了,一脸丧气的他无奈地找了家小旅馆住下。老天不负有心人,在旅馆的同室无意中说起在临县有这本书,他得知后,生怕那书飞了似的,连夜租了一辆摩托车赶往临县,最终用一本黎城县志做交换才得到那本渴望以久的县志。手捧“爱书”的他,这时才刚刚有了点睡意。

  还记得在2004年的一个冬天,他把自己一年的积蓄带上,到运城买书。可谁曾想,半路却遇到了几个歹徒,把他身上抢的一文不剩。他蹲在地上,用力捶打自己的头,真想抱头痛哭一场……一次次的遭遇后,他没有趴下,在困难面前他选择了抗挣。在他饱经沧桑的脸上,折射出一个军人本色。

  当谈到今后的发展时,利连冬在自信中透出无奈,他说,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是:没有房子,十几年前就做好的馆牌一直也没有地方挂。书收集到了,存放保管却又成了新的问题,纸箱存放一不利于查找,二容易被鼠咬……随着书的数量不断增加,连利冬也更加头疼起来。在2005年年初,他虽然购置了十个大书柜,也只能解决五分之三的藏书分类。因为没有挂牌,自成立收藏馆以来,几乎没有对外开放。只有少数慕名而来的拜读者,专程到他的收藏馆查阅资料时,这才让他稍稍尝到了苦行后的甘甜;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体验到了为社会为他人做出贡献的喜悦。

  20多年来,连利冬把大部分的收入都投入到他的收藏事业中,他的目标是办一个中国地方志收藏馆,以此来开发红色旅游,开展爱国主义宣传教育。这就是一个普通农民最朴实的理想,他的这份情怀让我们感动,也牵动着每一颗关心支持他的心。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光彩夺目的国庆节系列邮票(罗伟)
下一篇:足不出莞 享文化盛宴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