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在《中国集邮报》发表了一篇《自1断过几次针》文章,文中提到笔者收藏的2003年“自1”电子邮票实寄封,有的邮友对此不解,问到2001年不是“自1”电子邮票已停了吗,怎么还会有2003年的“自1"实寄封?对此迷惑不解,以为是否笔误。
此事还要从头说起。
北京市邮政局为迎接第22届万国邮联大会在北京召开和庆祝建国50周年,1999年12月30日,在北京火车西站大褛东侧开设全国第一也是北京惟一一个自助邮局,营业大厅安装了一部德国制造的Nagler714型投币式“邮资标签出售机”,因为该机只接收1角、5角、1元等硬币,又按装了一台硬币兑换机,可将纸币换成硬币投箱使用。
北京市邮政局特请邮票设计家呼振源先生设计一种新型标签,图案简洁,有中英文“中国邮政”、“CHINAPOST”,预留二分之一位置的较大空间,以便打印面值。
2001年7月3日在没有说明原因的情况下,宣布这部机器停止使用,8月将机器拆除,历时19个月的自动化邮票就此中止。
当时北京邮政局规定,“自1”只限在北京西站主楼东邮局作为预付资费通信使用有效,在市内及外埠不能使用,贴用的“自1”邮票做为欠资处理。
2003年自动化集邮研究会聚会,畅谈自动化集邮动态及前景,邀请“自1”邮票设计家呼振源先生与会介绍“自1”设计情况,并为与会者在票上、封上签名留念。会后邮友们去西站主楼东发封留念(有的在票上、封上请呼振源先生签名、见图),这时,西站自助邮局早已将“邮资标签出售机”,“兑换硬币机”拆除,但“自1”邮票在该局使用有效,于是便产生出了一批2003年“自1”实寄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