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艺术是中国的国粹。在300多种地方戏曲中,京剧坐上第一把交椅,绝非偶然。论资排辈,京剧诞生至今不过200余年,资格算不上最老。其所以能艺冠群雄,除京城得天独厚的环境外,与它善于取长补短,不断吸收兄弟剧种的新鲜营养,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京剧艺术的辉煌成就,昭示了中国戏曲艺术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的强大生命力和不朽魅力。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戏曲遗产,中国人民银行于1999-2002年,连续推出4组《中国京剧艺术》彩色金银纪念币,包括1/2盎司彩金币4枚,
京剧作为一个博大精深的艺术体系,其美学内涵丰富多采,包罗万象,笔者试以“借一斑以窥全豹”之法,与读者
“人看衣妆,佛看金装”。京剧的艺术美,首先还得从服饰说起。服饰不仅美化舞台,给人以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与角色的身份、气质、性格相协调,并与表演动作巧妙配合,激发观众联想,深化主题内涵,达到整体的和谐统一之美。
京剧服饰素有“东方艺术瑰宝”之誉,从盔头、靴鞋,到官服、戏衣,瑰丽多姿,流光溢彩,是中华民族的神韵和风采的艺术再现,让人们领略京剧舞台艺术真中有美、美中有真的奥妙。
在京剧中,武将穿戴的盔甲式服装,称之为“靠”,由古代将士的铠甲美化、创意而成,以各色缎面绣彩绒圈金的鳞甲和各种具有象征意义的纹饰,给人以威武雄壮之感。靠有“硬靠”、“软靠”之分。穿“硬靠”者,其肩背后往往插有四面三角形小旗,名曰靠旗,又称护背旗。旗上的图案,男靠以龙纹为主,女靠多绣凤凰、牡丹;每根旗杆上还各有一条彩带。演员表演动作时,靠旗不仅具有直观的视觉冲击力,而且在空间上占有优势,潇洒优美,八面威风。特别在武打戏中,靠旗翻飞,你来我往,如龙争虎斗,蔚为壮观,生动烘托出刀光剑影的炽热场面,令观众心驰神往。
靠旗的原型,来自令箭。在我国古代,令箭作为发号施令之物,是一种竿上带有箭簇的小旗。据清《通考》载:“令箭之制,凡旗面式样,大将军、都、抚、提、镇,均用三角旗;驻防将军、都统、副都统,都用方旗,咸以云缎为之。”作战时,令箭常备于武将腰间,以便随时取用。京剧中的靠旗,正是由令箭经过艺术夸张和装饰美化演变而来,具有可舞性的特点,既可渲染武将威风,又能显示表演技巧,增加动态之美。
除靠旗外,京剧中还有一种叫翎子的装饰,亦十分令人称道。翎子又称雉翎,由野鸡尾毛相接制成,一般长约5-6尺,插在盔帽两侧,传统剧目中俊美英武的角色以及绿林好汉等都常戴用。其功能与靠旗相似,通过掏翎、衔翎、绕翎、抖翎、摆翎等技巧,借以表达喜悦、激动、惊恐、沉思、忧虑等情绪,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和表达人物感情,突出戏剧效果。

1999年发行的京剧《杨门女将》彩银币
靠旗和翎子曾多次出现在中国现代金银币上。1999年发行的《中国京剧艺术(第1组)-杨门女将》
京剧表演艺术家不仅巧妙地运用靠旗、翎子的可舞性特点,还设计了一些高难度的技巧动作,使剧情更加紧张、惊险。在武打中,有的角色甚至能借助精湛的杂技表演,用靠旗将对方的兵器弹回去,令人出其不意,拍手称绝。
2002年发行的《中国京剧艺术(第4组)-挑滑车》彩银币,背面图案为髙宠造型。南宋初年,金兵侵犯江南,岳飞与金兀术会战牛头山,令高宠守军中大纛旗。宋军失利,髙宠擅自助战,大败金兵,乘胜追击,金兀术在险要地方暗设铁滑车,以阻击宋军。髙宠奋不顾身,连续用枪挑翻11辆滑车,终因力气使尽,被第12辆滑车撞倒而壮烈牺牲。在髙难度的表演动作中,髙宠身上的靠旗和翎子,如虎添翼,大扬宋军威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