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笔者收集到一张日本在二战时期出兵东南亚发行的纸币(见图)。该币正面绘有自然风光和一所小屋,四角和券下方都标有面值“100”元字样,下方注明发行国家:“大日本帝国政府”,四周饰网状花符,背面是人和水牛图景,四角和下方底纹均是刊写面值“100”字样。票幅8.2厘米×1.7厘米。
二战时期的1941年12月,日本在偷袭美国珍珠港的同时,还出动海陆空三军向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各国的岛屿发动进攻。到1942年5月,日寇先后侵占了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缅甸、新几内亚和所罗门群岛等地。日军每占一地,都激起了被占国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极大地牵制、消耗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物资和有生力量。为解决粮食、物资和军费,日本政府以“支援大东亚圣战”为由,即用“大日本帝国政府”名义发行钞票,作为东南亚被占领地区合法通货,规定票面价值与新加坡殖民地货币、马来亚叻面值相等,1:1兑换。当时发行的日钞面值最小的是1分,最大的是1000元,没有发行硬币,从财政、金融上对亚洲人民作更彻底的掠夺。
“大日本帝国政府”发行的这种钞票,没有任何资本储备作后盾,也不能在日本国内流通。1942年10月,战争形势逆转,同盟国不断发动进攻,日军作战节节失利。金融形势对日本极为不利,市面上的黑市价,日钞迅速贬值,1000元日本发行的钞票只值50元叻币。
日寇投降后,该钞变成一文不值的废纸。因此,遗留在东南亚地区的还有不少,成为日本帝国主义掠夺占领区人民财富的罪证。
二战时期的1941年12月,日本在偷袭美国珍珠港的同时,还出动海陆空三军向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各国的岛屿发动进攻。到1942年5月,日寇先后侵占了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缅甸、新几内亚和所罗门群岛等地。日军每占一地,都激起了被占国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极大地牵制、消耗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物资和有生力量。为解决粮食、物资和军费,日本政府以“支援大东亚圣战”为由,即用“大日本帝国政府”名义发行钞票,作为东南亚被占领地区合法通货,规定票面价值与新加坡殖民地货币、马来亚叻面值相等,1:1兑换。当时发行的日钞面值最小的是1分,最大的是1000元,没有发行硬币,从财政、金融上对亚洲人民作更彻底的掠夺。
“大日本帝国政府”发行的这种钞票,没有任何资本储备作后盾,也不能在日本国内流通。1942年10月,战争形势逆转,同盟国不断发动进攻,日军作战节节失利。金融形势对日本极为不利,市面上的黑市价,日钞迅速贬值,1000元日本发行的钞票只值50元叻币。
日寇投降后,该钞变成一文不值的废纸。因此,遗留在东南亚地区的还有不少,成为日本帝国主义掠夺占领区人民财富的罪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