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问拍卖行的道德与良知
猴、牛、虎、猪四尊铜首已经回归祖国。
流失海外逾百年的圆明园十二生肖马首铜像10月9日在港公开拍卖,预计成交额超过6000万港元。
流失海外逾百年的圆明园十二生肖马首铜像10月9日在港公开拍卖,预计成交额超过6000万港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定于下月9日再推重量级拍卖品——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之铜马首,估价超过6000万港元。而且此次秋季拍卖逾1100件珍品中,30件是流落海外多年“清宫遗珍”。对于在中国土地上再次公开拍卖英法联军所掠取文物,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昨天发出公开信予以强烈谴责,认为“公然对一个被抢掠的文物标高价叫卖,打着国宝回归平台的幌子牟取无德暴利,跟当年光天化日纵火抢劫没有区别”。
同时,多名在京的文博专家表示,不到10年,单件拍品价格翻至当年3件总额的两倍,简直是利用中国同胞爱国情感哄抬拍价,“漫天要价,就地圈钱”。
英法联军掠圆明园罪证
基金会公开信表示,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像以及大量艺术精品、宫廷典藏被抢劫至海外,成为中国历史上文物大规模流失的开端。而147年后的10月,即圆明园罹难纪念日之前,最典型的流失文物、同时也是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罪证——十二生肖铜像将在香港拍卖。于情于理,伤莫大焉。
该基金会了解到,此次拍卖的圆明园马首铜像原收藏于台湾,若不拍卖尚能有幸留在中国的土地上。而一旦上拍,则有可能再度流失海外,甚至难再有回归机会。基金会坚决反对公开拍卖圆明园马首,并重申中国对流失文物、尤其是不可移动文物的文化主权和文化遗产保护权,即中国流失海外文物的所有权永远属于中国,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其保护应该在原址原地。
标高价拍卖牟无德暴利
公开信称,拍卖行的商业规则和艺术品收藏市场的运作机制应该尊重,但“圆明园”绝对不能变成一个商标。一个有职业道德和文化良知的拍卖行,不应拍卖历史上因战争抢掠、盗掘、盗凿而流失的文物。否则就是对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公约基本理念的亵渎,也将严重伤害流失文物原属国人民的情感。若有违情理法则,公然对一个被抢掠的文物标高价叫卖,打着国宝回归平台的幌子谋取无德暴利,这跟当年光天化日纵火抢劫没有区别。
“国宝回归不一定是买”
而多名在京文博老专家亦高度关注此次拍卖行为。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国宝工程”顾问、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谢辰生表示:“一个铜马首就6000万港元,开什么玩笑?该回归的要回归,但回归的渠道不一定是买!我不赞成这个事情。”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徐苹芳也认为,当年3个兽首总价才3000万,这次一个马首就估到6000万,实在不可思议。
国家文物局有关负责人在接受电话询问时表示,已经获悉苏富比将拍卖铜马首之事,但仅仅是透过媒体报道渠道,至今尚未收到苏富比邮寄的拍品资料。至于获得苏富比正式知会后,是否将再次致函要求停止拍卖,该负责人称“需要研究一下,因为这次和7年前情况有所不同。”
马首铜像属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系列,当年每日十二生肖铜像会依次轮流喷水,分别代表不同时刻,人称“水力钟”。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时,“万园之园”圆明园惨遭涂炭,大量珍贵文物被毁掠,十二生肖铜像也身首异处,流失四方。其中,猴、牛、虎三尊铜首于2000年由保利艺术博物馆从苏富比、佳士得拍卖行以3000余万港元拍回;猪首则于2003年由港澳知名人士何鸿燊600多万港元重金购回,捐赠给保利艺术博物馆珍藏。鼠首兔首由欧洲藏家收藏,其它首铜下落不明。
圆明园铜马首该如何回流
据《北京青年报》9月3日报道,失落一个半世纪的圆明园海晏堂十二生肖铜马首将于10月9日在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上拍卖,估价6000万港元。不少藏家包括一些中国内地的藏家都表示出了收购的兴趣。曾经于7年前分别从苏富比和克里斯蒂拍卖行购得虎、牛、猴三尊铜首的保利艺术博物馆也正在了解相关信息,决定是否参拍。
铜马首是战争期间被盗文物是不争的事实。圆明园海晏堂十二生肖是清朝乾隆年间铸制的顶级工艺品,曾为清朝举世无双的皇家园林里的重要组成部分。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掳掠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像也被切割下来盗走,自此流失海外。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内文物艺术品市场火热,流失海外的文物开始回流。目前文物回流的方式主要有回购、通过外交渠道追讨和捐赠等方式。笔者曾有幸于2000年直接参与了河北曲阳王处直墓甬道汉白玉浮雕武士在纽约克里斯蒂拍卖行终止拍卖和追讨工作,这一事件成为中美两国政府通过外交渠道联手追讨被盗文物的成功案例。而回购方面,主要是指国家重点文物专项资金和以保利集团为代表的企业或私人参与海外文物拍卖的行为。
那么,对于这件新出现的拍价高昂的中国流失文物,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让它回到故土呢?
根据有关国际法和拍卖行行业准则,该被盗文物根本不能成为公开拍卖品。文物作为商品主要是通过私人文物商和拍卖行进行流通的。在西方国家,因为私人文物商通过买进卖出实现赢利,法律要求其必须对交易的文物具有明确的所有权。虽然拍卖行同卖主是一种代理委托关系,法律没有要求拍卖行必须调查卖主对物品的合法所有权,但政府和行业都对此制定了严格的规章。
另外,文物的买卖也像一般商品的交易一样,也受民事侵权法和合同法等法规的约束。文物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卖方不仅要具有对物品的所有权,还要出示这种所有权的来历过程,因为这样可以追述证明该文物是否为被盗品。基于上述原因,像这件铜马首具有明显被盗文物嫌疑的文物,一般是不敢轻易在市场上出现的,多数守法讲信用的私人文物商和拍卖行都不愿或不敢接手这种文物,圆明园海晏堂十二生肖的其他铜首至今还没有现身也证明了这一点。
对于被盗的文物,根据有关国际法和惯例,具有拥有权的国家或个人有权进行追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46年成立伊始即着手讨论民族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并于1954年通过了《在战争冲突情况下保护文化遗产公约》(即《海牙公约》),在人类历史上首次由一个国际组织将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纳入国际视野,从而为之后进一步制定国际间的协议奠定了基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0年通过的《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遗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是国际上第一个涉及非战争情况下保护文物遗产的国际法文件,主要是为各签约国间合作追讨被盗窃文物提供了法律保障。
马首铜像现在一台湾藏家手里,由于海峡两岸的特殊关系,内地文物部门目前通过法律手段讨还有一定的困难和不便。但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国际法和惯例,通过合适的渠道让苏富比终止这件珍贵被盗文物的拍卖,这样的结果可以使其在这次现世后更难流出岛外,待今后再解决归还问题。(来源:北京青年报 张力)
在世人视线中若隐若现了一个多世纪之后,圆明园失散珍贵文物马首铜像9月5日下午首度现身香港。
在这次香港苏富比拍卖行2007秋季拍卖会的传媒预展上,这尊马首铜像露出它的庐山真颜。铜像的一双圆目格外引人关注,从中透露出的一丝温和与淡定,与它势将引发的激烈竞投及争议形成鲜明对比。
香港苏富比将于10月拍卖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像中的马首铜像,估价超过6000万港元,估计将吸引大批藏家的竞投。
圆明园海晏堂御制十二生肖铜像目前已知尚存的遗珍中,虎、牛、猴、猪首铜像展贮于北京保利博物馆,兔及鼠首铜像存于一欧洲私人收藏中,剩下的马首铜像则被一位台湾藏家收藏,但这件马首铜像将出现在今年10月6日香港苏富比的大型秋拍清宫遗珍专场上。
[专业机构质疑]
国宝价格为何越走越高
2003年曾促成圆明园铜猪首回归的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基金会,昨日对苏富比拍卖行拍卖铜马首一事表态认为,这是一次正常的商业交易,但其天价让人感情上难以接受。
基金会负责人牛宪锋说:“2000年铜牛首、铜猴首回归,保利集团一共花了1593万港元。后来仅铜虎首一件,就花了1544万港元。如今铜马首估价居然高到6000万港元。流失海外的国宝以公益方式回归,能够起到爱国主义教育作用,但明明知道是圆明园文物,竟还开出天价引人购买。”
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谢辰生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最反对提文物价格了!一个铜马首,就6000万港元,开什么玩笑?该回归的要回归,但回归的渠道不一定是买!
我不赞成这个事情,是不是所有的文物都要用买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