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流通币板块自1984年发行以来,即挟价格低、发行量适中、题材佳和投资收益好的优势,而成为了邮币卡市场上的明星,不少在1986年以后介入此板块的投资者,均获得了非常好的收益。不过随着1998年金银币板块的崛起,纪念流通币的风光被淹没,关注其投资价值的人也不断减少,以至于近年来发行的大量品种均出现了低价位面世的情况,如2004年发行的“人大50周年”纪念流通币亮相二级市场的价格仅5元左右,已触及了15年来纪念流通币板块的价格底线。可惜的是,即使如此低价也引发不了投资者的兴趣,造成该币的价格破位下滑,目前市价仅4元不到,打开了其他已盘桓日久品种的下跌空间,象发行已10之久的“希望工程”、“世界妇女大会”和“联合国50周年”等品种,在今年初已下挫到4元左右,价值中枢下移的趋势非常的明显。
如果说,在1997年上半年纪念流通币板块出现高价泡沫,是由于大量炒家非理性投机行为所致,那么在经过了长达7年之后的下滑调整,绝大多数品种的投资价值已凸现,纪念流通币板块已实实在在地进入了一个底部区域。但是,为什么大多数投资者却对此低价视而不见呢?笔者认为,这里面存在着一种令人无法理解的误区,即不少人认为随着金银币在市场上崛起,纪念流通币应该到了退休的时候。事实上,持这种观点的人还真不少,但他们却忘记了一个重要的投资理念:低价(超跌)品种往往孕育着丰厚的利润。在这里笔者不愿意将金银币作为对照品种来解释,因为两个板块虽然都姓“币”,但由于价格的差距过大,无法形成很好的横向比较。不过纪念流通币与目前邮币卡市场上的小型张板块颇为相似,在历史上也出现过同步走强和同步回落的现象,且价格和发行量也颇为接近,有很好的类比参考价值。
1997年6月份以后,小型张因发行量大幅放大,而出现了快速下挫的情况,目前大量品种依然处于超跌状态,打折的品种不计其数。不过随着国家邮政局从2002年大幅减少小型张的发行量,近两年来小型张的跌幅已明显缩小,而去年的销毁行动也推动了小型张的上扬,目前编年小型张已处于2003年底以来的第二浪修复回升中,其中不少发行量在1000万枚以下的品种,市场表现趋于强势。
1997年8月份以后,纪念流通币板块已出现过一个短暂增量的过程,不过到了2001年即恢复了此前正常的发行量,大多数1元面值的纪念流通币发行量在1000万枚,非常的适中。
比较两个板块的表现,因纪念流通币面值低,且个别无法跌破面值,所以出现一定的溢幅合情合理,但那些面值5元的品种溢幅也已下降到50%左右,是历史上最低的溢幅。不过从价格看,近两年中发行的新品种,1元面值品种的市价在5元下方、5元面值的价格在7元附近居多。而近两年发行的小型张中,6元面值的平均价格在5元附近,8元面值平均价格在6元附近,差距不大。但是小型张已开始呈回升之态,而纪念流通币板块依然处于阴跌中,反差巨大。从中,似乎在昭示着投资者,该板块的投资含金量已越来越大,虽然许多人现在仍然漠视这种机遇的存在,不过相信随着邮市中超跌品种逐步走强的示范作用显现,目前同样已超跌的纪念流通币板块也将显山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