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语钱就是在厌胜钱上铸有吉语,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良好愿望和向往。这类钱在闽南传世甚多,都是取吉祥、多得贵子之意。如笔者收藏的这枚“连中三元,早生贵子”吉语钱。
该钱一面铸有“和合二仙”图,另一面环写“连中三元,早生贵子”八字吉语,边饰八宝图。经测直径3.8厘米,穿径0.9厘米,重17.5克,青铜质。原来明清朝代科举“元”为第一。每逢子、卯、午、酉(即相隔3年)年的8月,各省城(包括京城)均进行“乡试”,中试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举人们于次年的2、3月到京城参加会试,中试的叫贡士,又叫中试进士。入选进士第一名叫“会元”。又再过一个月,进士们参加“殿试”,由皇帝主考,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如果某君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名列第一(即中“解元”、“会元”、“状元”),称为“连中三元”。历史上,能有幸连中三元者仅三人。他们是明代浙江人商辂,曾于宣德、正统年间连中三元;清代也仅有钱启、陈继昌二人于乾隆、嘉庆朝连中三元,由此也可以推断,这枚吉语钱应产生于明清或民国年间。
“连中三元”是科举时代知识分子求取功名的最高荣誉。所以,闽南人常以此种钱文来激励子孙,勉励后学奋发读书,力图进取和望子成龙,待来日“连中三元”,出人头地,衣锦还乡,光宗耀祖。
该钱一面铸有“和合二仙”图,另一面环写“连中三元,早生贵子”八字吉语,边饰八宝图。经测直径3.8厘米,穿径0.9厘米,重17.5克,青铜质。原来明清朝代科举“元”为第一。每逢子、卯、午、酉(即相隔3年)年的8月,各省城(包括京城)均进行“乡试”,中试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举人们于次年的2、3月到京城参加会试,中试的叫贡士,又叫中试进士。入选进士第一名叫“会元”。又再过一个月,进士们参加“殿试”,由皇帝主考,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如果某君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名列第一(即中“解元”、“会元”、“状元”),称为“连中三元”。历史上,能有幸连中三元者仅三人。他们是明代浙江人商辂,曾于宣德、正统年间连中三元;清代也仅有钱启、陈继昌二人于乾隆、嘉庆朝连中三元,由此也可以推断,这枚吉语钱应产生于明清或民国年间。
“连中三元”是科举时代知识分子求取功名的最高荣誉。所以,闽南人常以此种钱文来激励子孙,勉励后学奋发读书,力图进取和望子成龙,待来日“连中三元”,出人头地,衣锦还乡,光宗耀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