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金币是有“毒”的

[日期:2007-08-26] 来源:  作者: [字体: ]

金(银)币是有“毒”的,陌生的眼睛不能看,尤其不能多看,不然,你就会不知不觉的“中毒”。我自己是这样的一个“受害者”。而我在和朋友闲来品茶时,又有多名朋友看的中了“毒”,我担心;假如“传染病”一般的传播,那何以为堪?

我喜欢上金银币有个潜意识冲动。我奶奶高寿,临终前那年(我奶奶逝于88年9月)春节,她将一生积蓄在30枚银币,分给了六个子女。但给我母亲多了一枚,是七枚。奶奶向子女们说明;这多的一枚,是我的大奶奶(爷爷的嫂子),在我满月的时候,给我当贺礼的。因为我是长孙哟。这枚满月贺礼的银元,我奶奶给我珍藏了35年(53年-88年),可见银元对一般人家之珍贵哟。因为此,十年前在家庭经济不再为温饱谋了,开始接触钱币,但也毕竟囊中羞涩,仅至于银币,流通纪念币。然后一接触后,竟如吸毒般的难“戒”。

是的。金(银)币虽小,但就内容说:包罗万象,历史的,人物的,事件的,山水的,生肖的,名画的,文学名著的等等,等等。观赏之余,可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就工艺说,镜面的,磨砂的,喷沙的,反喷砂的,本色的,彩色的,幻彩的,金银合铸的等等,细细把玩,可比较短长,自得其乐;就视觉美感说,即惊讶方寸之间,所包容大千世界,又叹服金灿灿,银光光的材质和精美画面的完美结合。当然,还有因大部分金币,随时间流逝,竟在增值的因数,我也食人间烟火,自然乐观其成,投资成就感也不免油然而生。所以,对金币,不看则罢,看了不忍释手,多看实在成瘾。

“君子以同道为朋”,在和同事,友人喝茶,聊天过程中,自然的,独乐乐让位于众乐乐的。性情所至时,拿出一些自己的珍爱,与人分享;获得一枚或几枚美币时,还忍不住电话,信息告之友人。这一来,“误人子弟”不少。今年来,不知什么原因?是老板们口袋的钱更多了,还是一些白领们收入迅速增加了;是股市中发了小财了,还不知是炒房赚了大钱了。接二连三的朋友,相继“中毒”。我一位搞古董收藏的朋友,他最不喜欢看的就是什么现代古董,复制古董。对当代书画,邮票磁卡,高价礼品,是本能的反对。但一次在我那里看了五盎司的金币,看了生肖公斤币,竟然心动。一买;五盎司金币两枚,生肖公斤一套,呵呵,还怪金总为什么到现在只出了6枚。一位搞房地产的朋友,看了后,惊讶自己怎么不知道有这样的好东西。于是,8月16 日硬拉着我,带做他的挚友,考察了沪工邮市;于是,撇开我直接和我介绍的币商热线联系,于是,在不到半月时间,买了公斤生肖币,取得真经,西游记五盎司银全套,彩金京剧4枚金币全套。。。。。他的行为让我羡慕—有钱人买金币举重若轻,弹指一挥,也让我羞死---自以为起跑比他早的多,谁知一瞬间,被他追上半截。还有一位股市的胜利者,原先是我的属下,来我处聊天时,一下中“毒”,他说股市赚来的钱,买金币既不心疼,又锁住了获利的“筹码”—安全;他还从试图把握未来经济大势的角度分析;购入相当量的金币,是家庭财产的有效组合,谁知道以后通胀到什么地步呢?因此,他请我帮他找一位币商朋友,在年内买进100万的金币,在我现在写此文时,蓬莱集藏斋的朋友已经帮他完成了50万的任务。

金币有“毒”,看不得,富人们更看不得。即便我们的国度传统包袱沉重,党纪国法严明,但饱暖尚且易思淫欲,更何况玩金币是有品味又高雅,既保值又能赚钱,不中“毒”真的有点怪了。我希望有更多的朋友中“毒”,扩大我们共同爱好的圈子。但我实在也担心这个圈子的扩大—那些花了几十万,只当毛毛雨的新币友一多,价格还不飞天。我们还怎么能以现在的成本,购的心仪的币品。到那时,呵呵,独乐乐不成了哟。

2007.8.26凌晨

作者:闲来品茶  来源:中国集币在线行情直播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流通纪念币的称呼考
下一篇:保山兰城之花于方寸间展独到风采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