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香港邮票上的牌楼(司徒一凡)

[日期:2007-08-19] 来源:中国集邮报   作者:司徒一凡 [字体: ]

    牌楼,又称牌坊,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一种重要的标志性建筑,起装饰美化环境、增加景观气氛的作用,更被海外当作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在外国很多城市的唐人街都建有牌楼作为醒目的标志。   

 

在中西文化荟萃的中国香港,既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也有各类中国传统建筑,其中当然少不了牌楼,我们可以在香港邮票上见至它们。   

 

1980514日发行的《香港郊区建筑》中面值2元的“青松观”邮票,图案描绘位于该观正殿前的牌楼。青松观位于新界屯门青康径青松观路,是一座传统的道教庙宇,始建于1960年,经过历年不断的修葺加建,形成一个别有洞天的道家建筑群,环境幽恬宁静。牌楼建于1961年,外塑“众妙之门”,内写“壶天胜景”,并有一副对联“临此径入斯门康庄大道,拯迷津登彼岸全觉蓬莱”。在2006718日发行的《香港十八区特色》“屯门区”邮票上,可以见到该观入口处的另一牌楼,上书“青松观”,内有“玄玄妙境”4字。   

 

在同一枚邮票的背景中可见刻有“香海名山”牌楼一座,它就是位于同一区内的青山寺石牌楼。青山寺古名“杯渡禅寺”,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古老禅院,亦是明代“新安八景”之一。寺院始建于唐朝,重建于1918年,牌楼则于1929年建成,其正面“香海名山”4字为第17任港督(1925-1930)金文泰爵士(Sir Ce-cil Clementi1875-1947)亲笔所题,笔锋苍劲有力。这位意大利裔英国人精通中文,亦深爱中国文化,除了写得一手好字外,还通晓中国诗词,是一位著名的中国通。   

 

19911024日发行的《香港胜迹》邮票,以中国剪纸形式展现了香港的名胜古迹,其中面值5元的“黄大仙祠”中描绘的是该祠的正殿和牌楼。黄大仙祠始建于1921年,是香港香火最旺的庙宇之一,正殿前的石牌楼上刻有“金华分述”4字。在19991018日发行的特区首套通用邮票面值1.2元的“黄大仙祠”上,可见该祠入口处气势宏伟、色彩艳丽的另一座牌楼,上有“赤松黄大仙祠”6字。   

 

另外,《香港十八区特色》“西贡区”的图案中有2001年建成的西贡海鲜街牌楼。   

 

最后,介绍一幅香港牌楼设计图稿背后的趣闻轶事。此图由曾在19371945年间设计过3套香港邮票(包括那套在集中营诞生的著名的《胜利和平纪念》邮票图稿)的W. E. Jones用钢笔绘制,原准备用于爱德华八世继位后的香港邮票,但因其“不爱江山爱美人”而于193612月退位,故该设计稿也随之作废,香港因此少了一种牌楼邮票。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日本方形币
下一篇:金银币主力操作手法的变化与散户未来投资思路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