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阵阵,原以为结束歇夏期的邮市会在这个季节里高歌猛进,谁知市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各类板块相继进人了阶段性调整期,倒是今年的个别新邮大版票和小型张,在新邮陆续结束发售期、朦胧的发行量以及31个省级邮政监管妇讲勾全部成立的情势局兰市而上,一度风光无限连创新高,面值12名元的“全国取消农业税”全张票突破了90元大关;面值12.8元的“航天50周年”全张票突破了50元大关;面值16元的“防震救灾”全张票也突破了60元大关;售价4.8元的“武强年画”小全张(散张)突破了10元一线;面值6元的“云冈石窟”小型张也保持在面值以上。市场价李名瞬息万变,最近尽管又有所回调,但作为新邮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今年新邮得到了有力的调控,新邮炒作的频率和数量:较以往有所抑制,但要从根本上杜绝炒新似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新邮发行和销肖政策的前后不一,执行不力也给集邮昔带来了一些困惑。
困惑一:市场大版票从何而来?
按规定,预订大版票的订户,每人限订1版,同时供应4枚小型张,于2006年最后一套邮票发行完毕后,方能领取,也就是说预订者在年前是无法领取到大版票的。如果说年初各级集邮公司推出五花八门的“丙戌年”生肖大版票在市场上都能分到一杯羹还能理解的话,那么日后上市的各类大版票只能是公司违规之作。暴炒新邮大版票无非是利益在作祟。炒新无疑充满着风险和变数,在发行量不明的情况下,随着年底预订户大版票的兑现、众多地方公司货源的上市,大版票肯定会大幅下跌,到时预订者手中的大版票能保住面值就算是不幸之中之万幸了。
困惑二:新邮零售忽悠了谁?
按规定,今年零售邮票统一加工成四方连,按4套邮票配1枚小型张的比例(无小本票、小版票、大版票和赠送版),在各地新邮零售点销售。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四分之三,新邮零售执行的并不尽如人意。从各地反馈的信息来看,新邮零售要么缺斤短两,紧俏的新邮就由四方连变成了单枚零售,像“丙戌年”和“奥运项目(1)”邮票等;新邮零售有票无张,像“武强年画”和“云冈石窟”邮票。要么零售断档,一些新邮至今未见零售,像“青藏铁路通车”邮票等。还有一些地方根本没育新邮零售。新邮零售的频狗失约,忽悠的是广大集邮者和消费者,挫伤的是他们的积极性,而真正受损害的是邮政的信誉,没有强有力的措施保驾护航,新邮零售政策宛如一纸空文,难怪有人会困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