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纪念币和流通纪念币是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行的法定货币的两大类别,同时又是收藏与投资领域的两大门类,但是就目前在币市的情况来看,金银币的强势特征很明显,而流通纪念币则几近无声无息,之所以会产生如此强烈的反差,并非两者本身有优劣之分,而在于发行安排等外部条件上有所差异。但作为收藏和投资品种,两者的地位是一致的,要想扭转目前的不均衡局面,促进两者的共同发展,就需要主管部门在统筹安排发行政策上动动脑筋了。
金银币与流通纪念币在发行各环节上的差异
作为新兴的收藏与投资门类,金银币这两年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这主要得益于持续发行的系列效应和成效显著的宣传效应,每年发行的金银币除了固定的熊猫等投资类金银币外,选题相当丰富,近年来更是推出了众多题材丰富、设计出新、工艺先进的金银币品种,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在提高金银币本身质量的同时,中国金币总公司不断加强对金银币集藏与投资的宣传,使金银币收藏与投资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反观流通纪念币方面,始终给人发行无序的感觉,各品种发行间隔过长,市场热点不强,选题也与金银币多有雷同,受币幅和材质所限,观赏性不如金银币,再加上发行宣传力度不足,以致于原本有着更深收藏基础的流通纪念币陷入了窘境。
金银币与流通纪念币各有优势
随着生活水平和经济收入的不断提高,大众的收藏、投资兴趣逐渐增强,而金银币作为传统投资品种贵金属的一种形式,正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重视,再加上题材、设计和工艺上的不断创新与开拓,逐渐显露出了强者本色,并且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仍将受到推崇,这是金银币收藏与投资发展的优势;而流通纪念币虽然目前的表现令人失望,但从根本上来看,它发行量和价格都比较适中,相较金银币而言,收藏和投资流通纪念币所需的资金要低得多,如果说金银币是“贵族收藏品”的话,那么流通纪念币就是真正的“大众收藏品”,而且由于集藏与投资的历史比金银币长,群众基础比较深厚,因此按照一般的投资规律来看,它的优势依然存在。
两者发行中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人民银行在发行金银币和流通纪念币的过程中,在统筹安排上还是有所不足,具体表现在:一是金银币发行步入发展期,呈现出快速、繁荣的景象,而流通纪念币的发行明显滞后,发行种类明显不足,发行时间间隔太长,其实这是与目前我国收藏群体的实际状况有所偏离的,毕竟就经济收入和消费水平而言,流通纪念币的受众更为广泛。二是两者选题雷同较多,流通纪念币中的许多伟人。珍稀动物和重要事件等题材在金银币也同时出现,给人的感觉是题材重复,新鲜感不强。这两点都显示了在金银币和流通纪念币的发行中缺乏比较全面的考虑,随意性较大,由此使得两者相互削弱,不利于长期的发展。
统筹安排发行,力促“双赢”局面
为了保证金银币收藏与投资的持续稳定发展,也为了流通纪念币收藏与投资的复苏,发行部门似乎应从长远着眼,加强对两者发行的统筹安排:一是平衡发行种类,完善发行间隔,注意适当地加快流通纪念币的发行频率,保持一定的发行间隔,以刺激流通纪念币收藏与投资效应的显现;二是注意选题的甄别,对发行题材进行分流,为了避免过多的题材“撞车”,有关部门应注意对两者的发行题材进行合理的安排,事实证明,即使在目前金银币发展势头比较迅猛的情况下,仍有相当品种因各种原因无法有所表现,可考虑在今后的发行中将这类题材划入流通纪念币的发行范畴,发挥流通纪念币价格低的优势,扩大受众范围;三是适当减少金银币的发行种类,许多金银币存在着同一个特点,即相同的题材,规格、形式多样化,如每年发行的生肖银币,既有彩色银币,又有扇形银币,虽然增加了收藏的选择和乐趣,但同时也使规格过于繁琐,增加了收藏的难度和经济负担。对这三大问题,有关部门要有意识地加以统筹安排,既保证金银币的“轻装”前行,又兼顾流通纪念币的发行需要,对两者都进行温和刺激,根据不同受众的爱好,分别适应他们的要求,以达到金银币和流通纪念币“双赢”的目的,维护整个钱币市场的有序、持续发展。(俞敏)
来源:《宝玉石——邮市》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