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留痕的方式多样,“甲子”承载古人对日月规律的认知,“电影”则凝聚今人对光影美学的求索。2025年是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国产电影在世界舞台上也愈发靓丽璀璨。近期,央行发行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金银纪念币,以金属的永恒质感凝固流动的光影艺术,如微型银幕般,带我们重温这段筚路蓝缕的发展历程。

中国第一部影片《定军山》剧照

中国电影博物馆真实还原拍摄《定军山》时的场景
1905年,任庆泰导演的《定军山》在北京丰泰照相馆诞生,京剧大师谭鑫培饰演的黄忠定格荧幕,标志着中国电影正式起步。这卷黑白胶片,不仅记录戏曲片段,更见证积贫积弱的中华民族在逆境中对现代叙事的探索。此后,中国电影扎根大地,即便时局动荡,仍涌现众多经典:《劳工之爱情》突破“舞台记录”模式,用交叉蒙太奇等手法展现上海百年前市井风貌;《神女》《十字街头》反映底层人民的绝望迷茫;《铁扇公主》借孙悟空精神呐喊抗日斗志。

在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金银纪念币中,1/3盎司金质纪念币背面图案为电影场记板及“100”造型组合,1盎司银质纪念币背面图案为摄影机及电影胶片盒组合。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如同电影“场记板”打响,中国电影掀开了崭新的篇章。

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长春电影制片厂成立70周年金银纪念币,铭刻着电影事业的时代转折。1945年10月,东北电影公司成立,次年更名“东北电影制片厂”。该厂于1949年4月拍摄完成的《桥》,成为我国第一部长故事片。影片以东北铁路工人抢修松花江铁桥为背景,首次塑造工人阶级形象,展现集体协作精神。1949年5月公映后引发全国轰动,其片头工农兵雕塑剪影,后来成为长影厂logo,这一形象也出现在长春电影制片厂成立70周年金质纪念币背面图案中。同一时期,该厂还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新闻记录片《民主东北》、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等,成为时代共同记忆。1955年,东北电影制片厂正式更名长春电影制片厂,同年,影片《祖国的花朵》《平原游击队》《董存瑞》出品发行。

随着数字微镜技术普及,胶片放映机逐渐退出中国电影行业。数字微镜基于微机电系统技术,由海量微型铝制反射镜构成,芯片和作动机构可控制反射镜精准偏转,实现对光反射的控制。通过在反射镜前加三原色滤镜,能呈现彩色画面。这项技术让脆弱笨重的胶卷变为控制数字微镜的代码,构成数字投影基础,大幅降低电影发行与放映成本,还避免存储复制对原始文件的损伤。2025年发行的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金银纪念币中,150克圆形金质纪念币融入数字微镜设计元素。技术诞生之初,微镜边长仅16微米、间隙1微米,如今支持4K分辨率的微镜尺寸已降至14微米。
中国电影诞生发展的120年,历经主旋律深耕、类型片多元、国漫突围等,目前已迎来收获之时,且稳居全球第二大市场。中国电影根植文化沃土,以技术革新与叙事升级为翼,兼顾口碑与票房,未来必将突破创作边界,向电影强国之列坚实迈进,绽放更加璀璨的文化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