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先遣”之名镌刻的英雄历史
[日期:2025-09-26] |
来源:集邮博览 作者: |
[字体:大 中 小]
|
先遣乡是藏北高原上一个传统牧业乡,隶属于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图1),与其普通的农牧产业相比,“先遣”这个名字却不普通,也有着一个不普通的故事。1950年10月,一支人民军队翻越冰雪昆仑来到这里,从此揭开了阿里高原的新纪元(图2)。1950年,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解放,西藏这一雪域高原也正等待着人民子弟兵的到来。夏末,新疆军区独立骑兵师一团保卫股股长李狄三奉命率一支由7个民族的130余名官兵组成的先遣连从昆仑山脚下的新疆于田县普鲁村(图3)出发向西藏进军。在翻越雪山进藏途中,经历了缺氧、严寒、牲畜死亡、物资丢失、大雪、冰雹、雪盲症、高原病、补给无法送达等多种恶劣情况,经过近3个月的艰难跋涉,以惊人的革命毅力徒步跋涉千里横跨昆仑山、冈底斯山胜利进军藏北高原,于1950年10月30日到达藏北阿里扎麻芒堡,先遣连成为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的第一支队伍,李狄三等40人在途中光荣牺牲。 “扎麻芒堡”藏语意为“很多带芒刺的矮灌木”,而真正的困难也正是从这里开始。冬季大雪封山让本就难行的进藏之路变得更为艰难,新疆军区派出的万人物资运输队伍,最终只有一人将物资送到了扎麻芒堡,高寒、缺氧乃至生存必需品的缺乏造成了严重的非战斗减员。 1950年11月21日,先遣连与阿里噶本政府签订了 “五项协议”,这是解放军进藏史上与西藏地方政府达成的第一个和平协议。在这种极端严酷的环境和艰苦的条件下,先遣连官兵依旧坚守在扎麻芒堡。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的全权代表和西藏地方政府的全权代表在北京签订《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宣告了西藏的和平解放。1951年6月29日,先遣连进驻普兰宗(今普兰县),接着继续挥师北上,于8月3日胜利挺进阿里首府噶大克(今阿里地区噶尔县),终于把胜利的红旗插遍了阿里,出色地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的光荣任务。令人悲痛的是,全连共有63名官兵光荣牺牲。为表彰先遣连的功绩,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授予该连“进藏先遣英雄连”荣誉称号,给全连每个官兵分别荣记了一等功,成为唯一一支全连官兵全部荣立“一 等功”的连队。 民主改革后,置阿里专区为改则县。为纪念进藏英雄先遣连,扎麻芒堡一带被命名为“先遣乡”,先遣乡人民政府驻地扎布村成为西藏第一个插上五星红旗的村庄。2000年,在阿里和平解放50周年之际,阿里地区军地联合树立了进藏先遣英雄连烈士纪念碑(图4为西藏博物馆内的复制品)。2012年,新建的进藏先遣英雄连烈士纪念碑在扎麻芒堡落成。2019年,阿里地区维修了进藏先遣英雄连烈士纪念碑,复原了先遣连驻扎时的岗哨、壕沟和地窝子,并新建了进藏先遣连纪念馆。 2020年,阿里地区实现全面脱贫,如今的狮泉河畔、燕尾山下,处处都印证着今天阿里人民的幸福生活。而随着216国道新藏段的建成通车,原本地处偏僻的先遣乡也成为新疆和西藏之间的纽带通道。在阿里地区行署驻地狮泉河镇和改则县城,均有以“先遣” 为名的街道,进藏英雄先遣连最为壮烈的故事和历史性功勋以地名的方式被永远地镌刻在历史长卷中。来源 |《集邮博览》总第462期:以“先遣”之名镌刻的英雄历史,作者:李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