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扇门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常见的装饰构件之一,自唐代以来,不论民居还是宫殿、园林,处处可见,且常成双出现。天安门城楼上,便有连排的隔扇门,尽显大气美观。隔扇门又称格扇门,主要由隔心、绦环板、裙板三部分组成,其中隔心是建筑师重点设计的部分。隔心位于隔扇门上部,用棂格拼成各种寓意美好的透光、透风、透景图案,既有四时花卉、竹子、海棠、如意等具象图样,也有灯笼框、冰裂、盘长、回纹等抽象纹样。隔扇门下部为不透光的裙板与绦环板,裙板或为素面,或带有木雕装饰。木料的选材及刻花、格花的不同样式,能反映出建筑物的等级。隔扇门兼具门窗功能,被称为“落地长窗”或“落地门窗”,同时又具备墙壁的作用,可分隔室内外空间、划分室内区域。绦环板则是连接隔心与裙板的部分,宽度较窄。隔扇门可临时拆卸,以扩大室内空间。
隔扇窗是简化版的隔扇门,亦可称为半截隔扇门。它仅有隔心与裙板,没有绦环板部分。隔扇窗通常安装在外墙上,可平行推移,但无法临时拆卸。为追求更好的透光效果,江南园林建筑中还有一种特殊的隔扇——“落地明造”,它是隔扇门的极简形式,仅保留核心的隔心部分,因此采光充足、通风性好,但北方建筑因保暖需求,对此类隔扇往往“敬而远之”。“落地明造”还有一个缺点,即牢固度相对较差。
以下两图均为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纪念邮戳(又称文化邮戳),其设计融入了隔扇门(窗)这类体现中国传统建筑构件艺术的元素,彰显中华古韵,深受喜爱。
上图为2019年10月1日启用的江苏连云港市博物馆苍梧驿站主题邮局开业纪念邮戳,图案主图通过山墙上的“落地明造”,展现出江南苏式建筑的诗意之美;挑檐下悬挂的一串红灯笼上,题写着“苍梧驿站”4字,巧妙点明了邮戳主题。
上图为湖北荆州市于2025年2月12日(乙巳年元宵节)使用的欢庆元宵节文化邮戳,其左侧灯笼上的“闹元宵”三字明确了邮戳主题,右侧则展示了隔扇门(窗)中最具特色的隔心部分。这两枚邮戳充满浓郁的中国特色,无声地诉说着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妙与魅力。
作者:冯赐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