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适逢我国音乐家聂耳逝世和其为《义勇军进行曲》谱曲90周年,我与家人到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石浦镇旅游时,意外在此邂逅聂耳雕像及相关旧址并制作了邮品,为旅程增添了别样的“邮”趣。
石浦是中国海洋渔业发祥地之一,秦汉时期即有先民在此渔猎生息,唐宋时期已是远近闻名的渔港商埠、海防要塞和浙东沿海重镇。在渔港码头附近,矗立着一座聂耳演奏小提琴的石雕像,其头部造像与中国邮政1982年发行的《人民音乐家聂耳诞生七十周年》邮票上的素描头像相同,估计源于同一幅聂耳肖像照。从雕像的黑色大理石基座所刻文字可知,此像于1990年元旦落成,后于2011年移至此处并重修基座。聂耳雕像为什么会出现在石浦呢?在游览这座古城时,我们很快就找到了答案。

古城依山临海,沿山而筑,以“城在港上,山在城中”而闻名。城中保留了4条总长1670米的老街,街巷蜿蜒曲折,两侧的老屋鳞次栉比,屋檐错落有致。5座饱经沧桑的月洞门式的封火墙有序排列,颇具特色。古城内的福建街上保留有“金山旅馆”旧址,参观后得知,1933年9月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电影《渔光曲》在石浦拍摄时,蔡楚生、王人美、聂耳等剧组人员在此下榻。旅馆旧址现已辟作展馆,陈列这部电影的历史资料,包括许多珍贵历史照片和实物。
据介绍,聂耳当年是作为电影《渔光曲》的配乐人员来到石浦的,原计划在此工作一个多星期,不料由于阴雨连绵,竟逗留了一个多月。其间,因有演员水土不服病倒,聂耳还临时受命补缺,客串一位遭遇海上风暴幸存的渔民角色,使后人得以在银幕上欣赏他难得的本色表演。
聂耳1912年出生于昆明,1935年7月在日本溺水身亡,年仅23岁。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共创作了40余首乐曲,主要包括电影插曲等流行音乐及民族音乐,被称为“中国新音乐运动的先驱”。聂耳最著名的作品当数其1935年3月为抗战主题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所作的曲谱,这也是聂耳创作的最后一部作品,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曲谱。他的《毕业歌》《卖报歌》《金蛇狂舞》《翠湖春晓》等作品至今仍脍炙人口。
我在石浦渔港古城游客中心购买了一枚石浦渔港古城鸟瞰图明信片,并从镇上的金山路邮政所实寄给自己。明信片上加盖的“浙江象山/金山路”邮戳,恰好与“金山旅馆”的人文历史相呼应,成为此行在石浦邂逅聂耳的上佳纪念邮品。
作者:司徒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