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古树名木》邮票蕴含千年对话

[日期:2025-08-18] 来源:中国集邮报  作者:徐喆 [字体: ]

《古树名木》邮票是继《中国古镇(四)》邮票之后我与杨志英老师再次联合创作的邮票作品,此前,我们也在JP279《湖北孝感(应城)2023第二届中华全国农民集邮展览》纪念邮资明信片、TP42《大庆油田》特种邮资明信片等多套邮品中有过合作,之间早就有了默契,所以这次《古树名木》邮票的合作自然特别顺利。

图片

说起这套邮票的设计过程,我感觉更像是一场与时光的对话。邮票上的一棵棵古树,不仅是自然的见证者,更是鲜活的历史。如何在方寸之间让观者触摸到它们的沧桑与生机,是我们的初衷。

在最初的创作阶段,我们曾囿于写实的樊篱,虽然细节丰富,但总觉得少了点灵魂。于是在一个周末,我和杨志英老师相约到位于北京西山脚下的北京植物园采风。走进公园深处,当我们站在一棵棵古树下,望见阳光穿过枝叶洒下斑驳的光影,听到公园的园丁与志愿者讲起关于树木的故事时,我们突然明白,古树的魅力,从来不止于形态,更在于它与土地和人的联结。

回到工作室,我们马不停蹄地继续这套邮票的创作,在保证每株古树都符合其植物科学性的基础上,弱化了对树木的“标本式”描绘,转而强调意境的还原。例如,在第1枚邮票中,我们没有只聚焦古银杏树秋日金黄的树冠,而是采用创意的手法,在画面一角画上了古寺的山门,让树与建筑形成时空呼应(第3枚邮票也采取了同样的设计方式);第2枚邮票中,直插云霄的剑阁柏古树、蜿蜒的步道给观者无限遐想;第4枚邮票中,我们去掉了实景中遮挡视线的围墙,增添了普陀山远景作为背景,描绘了普陀鹅耳枥的生长环境,为画面增添了深沉悠远的气息。邮票的方寸限制,反而成了提炼精髓的契机。我们用雕刻线条勾勒古树名木的“骨相”,让观者透过线条感受它们的性格、气质;再以水墨淡彩烘托画面主体,增强质感与艺术效果。在色彩上,我们也做了减法,多采用赭石、墨绿、土黄等沉静的色调,而摒弃鲜亮色块以免破坏古树的厚重感,只在新抽的嫩芽、散落在地面的银杏叶处稍作点染,暗示“老干新枝”的生命力。

这套邮票承载着我们对古树的理解:它们不是静止的风景,而是流动的历史;不是孤立的植物,而是与人类共生的伙伴。这场与千年古树的对话,最终化作小小方寸,等待更多的人去欣赏、去倾听。一枚或一套邮票的力量有限,但如果能让更多人在贴信和收藏时,多一份对邮票上这些古老生命的敬畏与守护,便是它最好的归宿。

来源:中国集邮报

作者:徐喆

编辑:高阳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2025年8月上半月中国邮政新增的邮政机构
下一篇:中国邮政将开展《丙午年》生肖邮票图稿大众评委现场投票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