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简单的
一个点或者一根线
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显微镜下的另一个世界
充满着吸引力
点与线交织
呈现方寸之间的奇妙与精彩
你一定知道
小编说的是哪一个工种
没错
就是今天的主角
北京邮票厂有限公司
雕刻设计室班长徐喆
所从事的职业
邮票雕刻师
《纪念黄埔军校建校一百周年》
纪念邮票
《东北大学建校一百周年》
纪念邮票
……
都是他雕刻的作品
他如何与雕刻结缘?
如何保持手工雕刻的艺术价值?
如何实现“慢工出细活”?

1997年
徐喆进入邮票印制局
(北京邮票厂有限公司前身)工作
六年后
他被调到制版中心
开始从事电子雕刻工作
这标志着徐喆与“雕刻”二字真正结缘
电子雕刻,运用精密机械
通过电脑控制钻石刻针
在钢辊或版材上进行雕刻
是连接设计与批量印刷的关键环节
徐喆深入研究点线结构
层次过渡如何通过凹印完美呈现
掌握了一套精密控制点线深浅、疏密
以表现画面明暗层次的电子雕刻技艺
2014年
徐喆拜入享誉世界的
丹麦雕刻大师马丁·莫克门下
十余年间成长为一名
独当一面的雕刻设计骨干
也是目前唯一掌握
整套手工雕刻流程的在职雕刻师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
手工雕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2023年
北京邮票厂在技术升级上迈出重要步伐
陆续引进了全球先进的激光雕刻机
和业内领先的JURA防伪雕刻布线软件
JURA软件为雕刻设计
打开了数字化的大门
它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工具和功能
使雕刻师能够更加便捷、精准地
在虚拟空间中进行复杂的线条绘制
激光雕刻机则能以微米级的精度
将数字设计稿的部分效果
直接呈现在金属版材上
这给徐喆和他的团队
带来了全新的思路和巨大的机遇
徐喆与团队成员
找到了契合点
通过雕刻师的操作
先用软件设备完成部分线条生成
再由手工雕刻师进行精细修饰和打磨
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
这相当于让数字技术
充当高效的“助手”
和“精密底稿”提供者
而真正的艺术升华和灵魂注入
仍然依靠雕刻师的双手
这套创新技术方法
在2024年6月16日发行的
《纪念黄埔军校建校一百周年》
纪念邮票上得到了诠释
这套邮票大胆回归单色雕刻
非常考验雕刻者的功力
徐喆是该套邮票的主要创作者之一
他在邮票一图
以深蓝色雕刻油墨
呈现校本部建筑
其刀法饱满浑厚,线条苍劲有力
邮票二图由徐喆和刘明慧
两位雕刻师共同创作
邮票印制选用红色雕刻油墨
体现爱国精神
徐喆的创新实践
不仅破解了技艺传承难题
真正把雕刻师团队培养成为
“既懂传统手工雕刻技艺
又掌握电子数码软件技术的
复合型人才”
更在实际操作层面
回答了手工雕刻如何在科技浪潮中
既保持自我
又能创新发展的时代之问
为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弘扬
探索出一条
艺术与科技深度融合的
可持续发展之路
来源:中国邮政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