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首日实寄封片的制作及收藏技巧

[日期:2025-04-24] 来源:中国集邮报  作者:周文宇 [字体: ]

在封片收藏的10多年间,笔者接触过全国各地不同年龄层次封片爱好者或者专业代办制作或办理的封片,其质量良莠不齐。笔者在此以一名封片爱好者的视角聊一聊在制作封片时的注意事项及相关技巧和建议。

载体的选择。对于新邮发行,往往有与之对应的首日封配合新邮同步发售。但通常情况下,在新邮发行首日,邮政网点要么没有新邮首日封出售,要么每人限购1~2枚,而且一般的网点可能也就只有30~40枚,大城市的营业网点可能备货多一点,但仍远不能满足封片爱好者的需求,因此对于新邮的首日实寄,还是建议集邮者自备载体,贴票实寄。

自备载体主要有两类:白封和美术封。其中美术封的种类则比较广泛与繁杂,其价格也高低不等,1枚普通的生肖美术封售价在2元左右,品质较高的生肖美术封售价约为5元,而1枚高端生肖雕刻版钞券封则需要15元。笔者在制作封片的过程中,以白封为主,少量搭配使用一些高端品质的美术封。相比美术封而言,白封有着较为充裕的利用空间,除方便集邮爱好者进行手绘创作之外,同样有利于进行相关素材搭配(加贴)、过邮资机、贴邮资标签、多枚邮票布局等,最为重要的是,白封的书写空间也更为充裕,书写地址时,也不会太过拘谨。

图片

邮戳的加盖。封片爱好者一般都会采用当地集邮网点配发或开发的邮戳进行加盖。随着回墨式日戳(以下简称“回墨戳”)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集邮网点在新邮发行时配发了回墨戳或临时日戳,笔者也使用过几次回墨戳,从盖戳的便捷度及规整方面而言,对于大部分封片爱好者,其加盖体验是比较好的。回墨戳的使用相比传统日戳的优势在于,其不需要特别准备盖戳专用印台、敲戳器,更无须担心加盖歪斜,因为在回墨戳戳柄处贴有戳样,回墨戳在加盖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戳面来预判加盖位置,还可以在戳面到达封片之前进行位置调整,当集邮者最终确定好加盖位置后,稍微用力按压,一枚清晰的日戳就已加盖到位了。

图片

补资方式的选择。因配套启用新邮邮资机宣传戳的网点相对较少,封片爱好者多采用加贴邮票的方式进行补资。对于补资邮票的选择,当前的主流是贴用普28“长城”、普29“长城”、普30“环保”这些普票。笔者只做生肖封片,因此在补资方面,近两年都选择普29“长城”普票或搭配“岁岁平安”个性化邮票进行补资,笔者特别提醒大家,尽可能不要在一个封片上同时使用两种及以上的普通邮票进行补资,如混贴“环保”普票、“美丽中国”普票。对于一些喜欢“同题材加贴”的集邮者,笔者建议适当即可,加贴素材过多,便会喧宾夺主,主次不分。

图片

封片上各要素的布局。笔者认为“封片上各要素的布局”是一枚高质量封片的灵魂所在,一个好的布局,要充分考虑新邮与补资邮票的尺寸及位置、盖戳的位置、书写信息的位置、贴挂号条码的位置,因此使用白封为载体时,可用空间更大,更容易排版布局。笔者在每年进行生肖封片制作之时,会将选用的白封和美术封复印在白纸上,然后用笔在其上画出贴新邮的位置、贴补资邮票的位置、贴挂号签条的位置、盖戳的位置及书写名址的位置,其中书写名址的位置确定后,笔者还会使用铅笔打上横线并使用书法软笔进行试写,以确保制好的封片能够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此方法对于美术封的整体布局设计十分有用。

封片的书写。笔者认为,一枚精美的首日实寄封应尽可能采用手写名址,手书的封片有“温度”有“内涵”。10多年以来,笔者得见手写布局比较讲究的封片寥寥无几,很多手写封片都十分随意,有的封片其他方面都很好,却因手写名址布局考虑不足,导致封片质量大打折扣。笔者在书写名址的过程中,对于特定布局,会大致固定每行的字数,通过对方收件地址的省、市、县行政区域字数的简略调整控制总体字数,基本都能做到一行写完。笔者认为,封片在地址字数控制方面,过长不妥,过短也同样会影响封片美观。在与封片爱好者闲聊时,很多人羡慕笔者的手书,但笔者认为,一手好字只是锦上添花,关键还是要精心布局和认真书写,多看多学好的封片布局和名址书写,不求字体本身有多秀美,能做到一笔一画、间隔适宜、舒展有序的书写已足以满足一枚精美封片的手书要求。当然,有些封片爱好者实在不擅长手书或有些封片布局到最后书写空间实在有限,此时,笔者建议打印名址标签。封片爱好者可以配置一台100元左右的小型打印机及配套打印纸。打印专用纸的尺寸,笔者起初选择的通用尺寸40毫米×30毫米,但近期发现,原先购买的标签纸尺寸有点偏大,因此定制了一些40毫米×25毫米的标签纸。邮人通过地址打印机及标签纸的配置,能让首日封片的制作更为得心应手。

合作是必要的。对大部分封片爱好者而言,当地的集邮资源相对比较有限,因此需要寻找一些外地的邮友或者邮商进行资源调剂或代办。笔者在需要外地的封片及邮戳相关资源时,不太喜欢找代办者书写或粘贴地址条的办理方式。因此,在每年12月,笔者都会准备好一定数量的封片,写好地址并贴好补资邮票,然后通过快递寄到长期合作的邮友处,这种方式,一方面封片的质量更高,效果更好;另一方面也减少了邮友的工作量。

邮路及封片的保存处理。笔者觉得能收集到与封片相关的信息,就要尽可能地去收集齐全。建议大家尽可能于封片寄发当年,在邮政查询系统中查询该封片的邮路信息并截图保存在电脑中或打印出来。因为邮路信息在邮政系统中一般只会保留1~2年的时间。

另外,对收到的一些封片,如果贴有打印的不干胶地址签条,建议大家使用吹风机将不干胶吹化,然后将标签揭下粘贴到白纸上,再将其剪下来放到信封中保存。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不干胶地址签条如果不及时取下,在多年后可能失去黏性而脱落。

再有,对封片上的一些污渍,如果你认为保留这些邮路痕迹更显真实可以不做处理,如果你喜欢封片干净整洁一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稍做处理,其中最多见的是信封脏污和邮票表面的胶水残留,前者可以使用橡皮进行擦拭,必要时也可使用美工刀对局部颗粒污渍进行刮除,对于后者可以用手蘸取清水涂抹票面胶渍,然后使用纸巾轻轻擦拭即可清除。最终处理好的封片,可以装进大小合适的护邮袋进行保存。

以上是笔者对封片制作的一些感悟及建议,希望能够对封片集邮爱好者在新邮首日封片的制作及收藏方面有所帮助。

来源:中国集邮报
作者:周文宇
编辑:高阳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岳阳黑、红、绿三色“国版蛇戳”收集小记
下一篇:神舟二十号发射成功!来邮票上画星河!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