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我的后半生》中邮票的那些事儿

[日期:2025-04-17] 来源:中国集邮报  作者:张万国 [字体: ]

近期,由张国立、佟大为、梅婷等主演的电视剧《我的后半生》在央视电视剧频道热播。该剧讲述了70岁的某大学文学系退休教授沈卓然,在发妻去世后开启相亲之旅的情感成长故事,反映了老年人的婚姻观念和心路历程。在沈教授的这段情感经历中,书信成为承载情感的载体和纽带。

经老友介绍,沈教授与天文学家聂娟娟在某餐厅见面,一曲悠扬的昆曲《游园惊梦》唱段传来,两人就唱词中的“迤”字发音产生了争论并各执一词,不欢而散。沈教授不服气,查阅资料后在早报上撰文《怼一位女科学家》;而聂娟娟也不甘示弱,在早报上发表《驳一位男文学家》回应论战。后来,沈教授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到戏剧社观摩和请教演员,并访问昆曲专家,经过多方考证,他终于低头并打电话向聂娟娟道歉,承认自己弄错了:“戏曲讲究传承和正宗,旧时师徒相授讲究口口相传,哪怕是老辈艺人唱错了,它也是戏曲原生态的一个环节,有着独特的情感和意义。”两人误会解除,聂娟娟寄给沈教授1套3本的梅兰芳回忆录《舞台生活四十年》。

几天后,门卫小孙给沈教授送来一个牛皮纸大信封,小孙看着信封上贴的邮票说:“这还是《昆曲》邮票呢!”沈教授看了看邮票,脱口而出:“浣溪沙!”他回到家中拆开信封,取出3本书。电视剧此处有两个错误:一是信封贴的是2010年发行的1套3枚《昆曲》特种邮票中的第1枚“浣纱记”而并非“浣溪沙”,一个是故事名,一个是词牌名,剧中把二者混淆了;二是该信封上既没有挂号签条,也没有印刷品签条及印章,3本书本埠邮寄只贴1.20元面值的邮票显然与邮资不符,而欠资是无法寄达的。

收到聂娟娟寄来的书,沈教授十分感慨:“如今一切都太快了,我真的是很久没有收到信了,真有一种‘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的怀旧之情呢!”他决定画一幅扇面赠予聂娟娟,并告诉她:“我这儿有许多别致的邮票,可以寄给你啊!这是一枚异形齿邮票,你知道吧,最早的邮票齿孔是用缝衣针一个洞一个洞扎出来的。”沈教授又卖关子似的说他贴的邮票是“喜鹊登梅”,希望聂娟娟喜欢。两人鸿雁传书,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情感。但这里也有两处不妥:一处不妥是对于无齿邮票,大多数人是用剪刀裁剪,用缝衣针扎洞的说法做法有悖常理(亨利·阿切尔于1848年设计出世界上首台邮票打孔机,使邮票边缘形成规则的齿孔。我国发行的邮票基本都打有齿孔,不打齿孔有两种情况:一是不具备打孔条件,例如,我国革命战争时期发行的解放区邮票,有相当一部分没有齿孔;二是为增加集邮者的收藏兴趣,在发行有齿邮票的同时,发行部分无齿孔邮票,例如,《梅兰芳舞台艺术》《麋鹿》等邮票);另一处不妥是沈教授贴的那枚“喜鹊登梅”邮票,其实是2017年发行的由国画大师龚文桢先生创作的《喜鹊》特种邮票,虽然邮票画的是“喜鹊登梅”,但票名和图名均为“喜鹊”,采用了椭圆形异形齿孔。

剧中还有一个美妙的情节,那就是聂娟娟与沈教授相约,两人在同一时间给对方寄出一枚明信片,看谁后收到,体验一把慢生活。奇妙的是在明信片上,沈教授和聂娟娟不约而同地选用了作家木心先生的《从前慢》诗作,既展现了老年人细腻的情感和浪漫情怀,也反映了书信文化的底蕴。遗憾的是剧中的本埠明信片上贴的仍是1.20元面值的邮票,显然与实际邮资80分不符。

尽管这部电视剧在有关邮票和集邮的细节上有些小瑕疵,但瑕不掩瑜,作为一名集邮者,在电视剧中既能欣赏到好看的剧情,又能看到《昆曲》《喜鹊》《梅兰竹菊》等多套邮票和集邮“彩蛋”,笔者心里还是很高兴的。电视剧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欢迎编导们今后在影视剧中多植入反映邮票和集邮生活的剧情,如果能处理得更规范、准确一些就完美啦!

来源:中国集邮报
作者:张万国
编辑:高阳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中国邮政与伊利集团战略合作
下一篇:【邮腔调】“半马”又来啦!迎着春风跑向你~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