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3《宋词》邮票的第6图的图名是《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笔者仔细观察邮票图文,发现票图有三个问题值得商榷。该票图表现的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邮票图案中词作名称中的“词”字却为“语”字,且没有最后的“之”字,笔者查遍资料也未找到《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词名的出处,实在困惑。
笔者认为的另一处问题是在表现词作的绘画中的“烛灯”。“醉里挑灯看剑”的意思是说醉梦里挑动灯芯,令灯火变亮以观看宝剑。笔者分析词中所指应是油灯,而非烛灯。2023-24《中国古代文学家(五)》邮票的第5枚“辛弃疾”也表现了“醉里挑灯看剑”的画面,其票图中便是油灯。
一是,油灯需用针、簪挑动灯芯以调节亮度或清除灰烬,所以“挑灯”更符合油灯的使用习惯。而蜡烛燃至一定程度时,灯芯顶端的蜡会被烧掉,导致灯芯变长,蜡烛下端的蜡汁难以有效地上升至灯芯顶端,供氧不足使得火焰变得微弱,为了保持火焰的旺盛,需要定期剪短灯芯,确保蜡汁能够持续供应至灯芯顶端,但蜡烛的灯芯却不需挑动。
二是,“醉里挑灯看剑”或有另一种解释,是挑起灯笼。如果这样,也不应是票图所示的蜡烛。
三是,南宋庆元年间照明燃料的价格,蜡烛最高,松明次之,灯油最为廉价。有专家估算,照明燃料的价格比大致为:蜡烛∶松明∶灯油=100∶10∶1。所以,蜡烛多为富裕阶层或在特殊场合使用,而普通文人或军营夜间照明更多使用的是油灯。与辛弃疾同为南宋著名文学家和爱国诗人的陆游,在《冬夜读书》有云:“挑灯夜读书,油涸意未已。”从中清晰可知,陆游拨动的是油灯。
读罢《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油灯昏暗摇曳的光影中,辛弃疾披肝沥胆、忠心爱国、壮志未酬、醉酒观剑的将领形象鲜活地呈现在笔者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