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既要保护有形的村落、民居、特色建筑风貌,传承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要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民族特色在利用中更加鲜亮,不断焕发新的光彩。
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邮政人在努力践行……
穿过风雨桥,侗族文化主题邮局便映入眼帘。主题邮局于2016年开业,在装修上融入侗寨鼓楼、侗族服饰、侗族蜡染等主要民族元素,呈现出浓郁的侗族建筑文化特色。
主题邮局深挖当地自然风光与民俗文化,打造了侗族大歌立体明信片、鼓楼造型冰箱贴等一系列文创产品,将侗家百鸟衣图腾、萨玛节习俗转化为可触摸的文化记忆,邮局如今已成为寨子里的“文化会客厅”。从浙江杭州来黔东南旅游的游客李女士将加盖鼓楼风景戳的明信片投入邮筒说:“我要寄给五年后的自己,让侗寨的春天永远留在记忆里。”
主题邮局提供集邮品、网络潮品销售,纪念戳、风景戳加盖等服务。游客还可通过邮政电商平台选购当地农特产品,实现“快乐旅行,轻松购物”的美好体验。
当主题邮局的文创明信片带着侗族文化走向全国时,另一场“黔货出山”的行动也通过邮政电商平台展开。
清晨七点的肇兴邮件处理中心,肇兴邮政支局投递员杨胜忠将打包好的侗家腌鱼装上邮车,它们将通过邮政网络发往全国。去年,肇兴镇皮林村菜籽油作坊主老杨急得直跺脚:“榨油坊升级后产量翻倍,可销售渠道还是靠熟人吆喝,卖不出去怎么办嘛。”邮政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不仅帮助他找到销售渠道,还利用邮政电商平台线上售卖。2024年,通过线上线下,共销售150万元成品菜籽油。
如今,邮政电商平台成为连接乡村与市场的桥梁,黔东南邮政借助直播带货、社群营销等手段,让农产品走进千家万户。
在皮林村,邮政打造的“村邮驿站”成了村民的“智慧管家”。村民潘阿嫂高兴地把自家酿的糯米酒交给投递员邮寄给在外工作的丈夫,她感慨地说:“以前要挑着酒走近两小时山路到镇上寄,现在在家门口就有投递员来收,真是太方便了。”去年,黎平邮政在肇兴建成11个村级快递服务站,实现“一村一站”全覆盖。同时,整合申通、中通、韵达、圆通、极兔5家快递企业资源,开展邮快合作,方便了居民生活。
夜幕降临时,肇兴侗寨的鼓楼亮起温暖的灯光。肇兴支局理财经理滚冬梦用侗汉双语给民宿老板吴彦勇讲解贷款政策。去年夏天,侗家汉子吴哥用30万元贷款把自家木屋改造成特色民宿,每逢节假日一房难求。他指着手机里到账的贷款资金说:“当时急用钱修缮房屋,邮储三天就放了款,还教我开通线上预订。”
从鼓楼飞檐到阡陌邮路,从蜡染布上的靛蓝到快递车上的翠绿,肇兴侗寨正在书写新时代的“双重变奏”。邮政人正用一张网、一辆车、一枚戳,将侗家人的歌声、手艺与希望,编织成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
来源 | 中国邮政报